那天他一如既往前去刑部,走在路上,忽地眼前一黑,来不及吭声,人已经晕厥。
之前同白樘约定计策之时,白樘有意暗中叫人跟随护佑,但季陶然深知太极会无孔不入,生怕走漏消息,便未曾许侍卫跟随。
只是他再想不到,这一次太极会并未派人通知,反是在沉寂半年后毫无预兆地突然出现,雷霆行事。
醒来之后,发觉身在一间暗室之中。
一刻慌乱后,季陶然自省,太极会这次如此反常,只怕是已经对他起了疑心,或者此举,已是想要除掉他之意。
对方动手如此之快,他情知无人能够相救,回想往日种种,反而很快镇定下来。
求而不得,辗转反侧,更几乎因一己私念,害了他最珍视之人,若是就此了结,倒也算求仁得仁。
室内光线渐暗,想必是天黑了,此刻刑部的人大概已发现他不见,必然正全力搜寻。
季陶然心如止水,闭目静坐之际,耳畔传来一个声音,道:“井宿。”
声音略有些阴冷,却十分沉静,季陶然睁开双眸。
门扇洞开,一道身披黑袍、帽兜遮颜的影子如幽灵般,从外间的暗夜里徐徐走了进来。
太极会除了首位八座,底下又分二十八星宿,季陶然虽未入八座,却是四野之中的南方朱雀之首。
而此刻进门之人,通身玄色,只在腰间垂着一则令牌,上头镌刻着一个篆体的“黄”字。
季陶然起身,垂首道:“参见法座。”
那人微微抬头,淡纱背后的脸,仍有黑纱蒙面,只露出一双眼睛,将季陶然上下打量一遍,道:“可还记得,当初入会之时,会宗训诫之言?”
季陶然心中微颤,垂眸道:“独视独听,独断独行,太极两界,黑白分明。”
那人道:“当如何行?”
季陶然道:“不辨亲疏,不殊贵贱,捐躯誓血,一断于法。”
那人点头道:“崔云鬟是你何许人?”
季陶然心头忍不住悸动:“至亲。”
那人道:“当初玄座行事,自有一份私心在内,且你已经奉命而为,并未违命,且玄座也已殉命就法。故而此事于你无咎。”
他指的自是那玉壶一节。
季陶然竟略松了口气:“是。”
那人却又道:“白樘是你何许人?”
季陶然的眼睫颤了颤:“上峰。”
黑纱底下的唇角略动:“你同他密谋之事,会众已知。背会弃法,密图反叛,可知你下场如何?”
在听见他问白樘的时候,季陶然已经预感到了,如今又闻这句,明白大势已去。
事已至此,季陶然索性道:“法座认为白尚书为人如何。”
那人道:“白樘为人虽迂执,却不负他‘白衡直’三字,当以字行世。”
季陶然道:“尚书身为刑部堂官,担负天下之法度,我奉他之命而为,虽然背会,亦是为法,跟会宗并无对冲。”
那人原本在他问出白樘为人之时,就料到他将说什么,但听了这句,仍是意外,眼神中不禁透出些许欣赏之色。
却听门外另有个声音淡淡道:“白衡直所用乃是旧法,本会乃是新法,白衡直可能做到‘独视独听,独断独行’四字?”
季陶然唇角翕动,却无言以对。
国有国法,白樘自奉法而为,但正因国有国法,行事便多有约束,不得逾矩。
这也是当初季陶然激愤之下,毅然入会之起因。
门外那人哼了声,道:“你答不上来,那便也是知道原因了。‘白衡直’虽当得起这三个字,但他顽固拘泥,未尝不是自惜羽毛之故。”
话音刚落,便见一道人影踉跄入内,跌跪在季陶然跟“法座”之间。
季陶然诧异之余,定睛一看,竟不是别人,却是翰林院一位秉笔元老,神色张皇,不知为何竟出现此处。
季陶然还未发问,门外人道:“当初由仪书院因林禀正之事,虽死了一个方荏,但他的‘同好’,却多在法网之外,白衡直也派人暗中追踪调查,他也算是有心有手段了,这许多年,给他明里暗里,搜罗罪证,终究惩治了几个,然而还有更多人是白衡直无能为力者!”
比如现在跪在季陶然跟前的这位翰林学士。
门外那人停了停,又道:“那些被玩弄者,有多少可堪才俊之称却从此堕落,或死或沦丧,或者……就似林禀正一般,这些作恶畜生,他们虽未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