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最终目的:"所以朕是希望宰相能往青州走一趟,不管最后水患有没有发生,先预防总是没错的。"
谢易江闻言也认真了起来,虽然怀疑皇帝那一番猜测的来源,不过他根本不会多管闲事地去问,他蹙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开始指出问题来:"青州水势虽是险要,但是堤坝坚实,今年春汛时期又一次被加高了,春汛都安然度过,雨季应该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再有,防汛办法也不多,除了将堤坝加固加高,另外就是事先疏散百姓,如今堤坝不必再说,若是疏散百姓,只怕事有不妥。"
景晔认真地听他说完了,也忧虑地叹了口气:"落叶归根、安土重迁,不是不妥,根本不能。"说完沉默着思索了一会儿才又问道:"宰相觉得青江决堤的可能性有多大?"
谢易江斟酌了一会儿,还是直言道:"依微臣看来,可能性并不大,青州境内的青江乃是澜江的分流之一,另一分流则是罗州的汨江,两支江流在云州就已经分支,而澜江的起源就是云州境内最西北的云霄山脉,每年春汛就是因为山脉之上的冰雪融化为水而成。
既然整个山脉的雪水都没能让青江决堤,雨季的水量对于青江来说负担并不大,除非另一支流汨江被截,让整个澜江的水量都涌到青江来,不过,又有什么能轻易将宽广的汨江截流呢。"
他说的越是详细认真,景晔却的情绪就越是轻松,毕竟一旦出现天灾,百姓们第一个念头就是皇帝当的不好,惹得上天生气了,再跟着如果一个处理不好,立马就有野心家揭竿而起。虽然这么大的国家机器不会把那些小虾米放在眼里,但若是朝中有居心叵测之人也跟着掺和一脚,解决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景晔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有松口:"不管怎么样,朕觉得还是有必要走一趟,要是一切顺遂就当朕派宰相体察民情,若是有了水患,不管最后有没有顺利地解决,总之朝廷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不能让百姓觉得朝廷抛弃了他们。"
谢易江闻言立刻秒懂。意思就是不管有没有水患,也不管最后能不能真的救了百姓,总之朝廷先做一做表面功夫,反正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朝廷不好。
一句话,朝廷不想做实事还想赚声望,俗称: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明白之后谢易江就更不想去了,要是做点实事嘛他还挺乐意,做这种表面功夫他还真怕自家祖宗从棺材里跳出来,于是他又拱了手道:"皇上若是实在担忧汛情,不若下旨南巡,想来因此百姓更加能够体会到皇上的一颗博爱之心。"
景晔闻言倒是十分意动,但是一想到要他离开京城他就十分木有安全感,毕竟有个孙家在身后虎视眈眈呢,要是他走了,太后留在宫里,然后再那么一运作,孙家直接把他弄死在江南??
想想都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毕竟孙家也不是第一次弑君了。
这么一想景晔立刻就否定了谢易江的提议。
谢易江也猜到他大概是顾忌孙家,所以再次提议:"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皇上确实不该为此虚无缥缈之事离开禁宫。那皇上不如让靖王殿下走一趟,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谁知道这次景晔否决得更快,基本上还没等谢易江的话音落下,那边皇帝陛下就直接道:"不行!"
谢易江一愣,然后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一样,面色丝毫不变。
景晔倒是为自己的失态而有些不自在,挥了挥手道:"朕属意的人选还是宰相,宰相回去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时辰也差不多了,青玉也该用完早膳了,宰相去见她吧。"
谢易江淡定自若地应了一声"是",退出御书房之后跟着李禄向长华宫而去,双眼却轻敛,掩住眸中的轻讽和复杂的流光。
心灵不够强大的自卑者,只要一个名字就能将之打败。
谢碧疏还在回忆着原文中有关这次水灾的各种情节,那边通报男神老爹来了,谢碧疏怀疑了一下自己的耳朵,然后立刻提着裙子飞奔出去。
父女两人凑到一起各种腻歪地表达了彼此的思念之情,然后才开始闲聊:"爹爹今日怎么来了?前几天我求陛下要见您,陛下都没答应呢。"
只不过随口的一句话。却被早就脑补过的谢易江当真了,果然,果然小皇帝就不是个好东西,居然要宝儿求他,求了还不肯答应!
哼,坚决!绝对!不去青州!
"皇上想让我去一趟青州。"
听到关键词,谢碧疏立刻表现出了高度关注,身体微微前倾,疑惑道:"是为了水患的事么?是不是说陛下要南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