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这是解脱,却也是惩罚,我有时候会想,若非前去上学接受新cháo思想,我或许会这么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或许会和赵家兴和解,却一定回不到从前那种关系。
毕竟母亲的死与他们间接相关,虽然这种结果是母亲自己导致,但她毕竟是我的母亲,她再不好也是为我着想,她只是以她的理解来衡量了我的幸福,如此而已。
这是我后来想起出的,母亲那次那么着急地想要除去赵家兴,不过是因为她知道我要离家闯dàng,认为我是被人bi走的,她就想着如果作为赵家继承人的赵家兴死了,那么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来。
我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那时候我虽然的的确确不想争夺家产,但离开却真的是因为我觉得那个家庭太过压抑,我有些受不了,觉得自己被埋没被误会。
而母亲的事情后,理智上我虽然知道母亲的事怪不了别人,感情上却无法不对赵家产生怨尤。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我学成归来功成名就,那么母亲是不是就能一了平生所愿,移葬赵家祖坟,等父亲百年之后,再共赴huáng泉。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夏末临近,我离家上学的日子终于到了。
第40章 番外·赵睿二
我有时候会想,对于那个男人,我究竟是抱了怎样的心思?
那些记忆总不会随时间逝去,反而在年龄增长之际越发清晰,那些或愉悦或难堪的画面在脑海里徘徊不去,我甚至难得有空闲的时间去思考其他事情。
那一年我离家去外上学,正是性情不稳的时候,满脑子的报国思想,看了几本先进杂志就自认为懂得了各种主义,时不时去参加一些同学聚会,在众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看似游刃有余,却也是在享受着被人关注的荣耀。
我出身虽然不算好,但毕竟是川中大户人家的长子,即便父亲更加喜爱二弟一些,但态度上却并不显得偏颇,教导我的时候也很用心。
在上学之前,我与二弟的功课多数都是由父亲手把手教起来的,而面前这些同学虽说也都是俊才,但他们中有不少都是贫寒人家出身,书读得自然不如我多。再说,生在那样的人家,我再不喜欢也是要偶尔出门照看生意、与人应酬的,自然就增加了阅历,谈起话来逻辑清晰抓得住重点,内容也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或是冒犯。
所以,我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很是不错,也就是在那一年爆发了"一二八"事变,陆艺华一战成名。
敬安他曾经对我说过这次战役,我记得很清楚,他当时的表情很得意,我很少在这个男人脸上看到这种表情,他一向是自制而情绪内敛的,我当时就想,他应该是把我当做亲人了吧,不然就不会在我面前露出这种真实的情绪。
虽然,后来我才知道我心中的这些,不过是痴心妄想。
当时我与敬安已经发生了关系,我就留在他身边照看他的生活,敬安对我非常好,我的看法只要在他接受范围内他向来都是同意的,当时我就问他:"你在庙行时都不害怕?那时候你也才二十出头吧?和我遇上你的年龄一样!"
当时敬安只是略显诧异地看着我,他仿佛没有料到我会这么问,他就那么看着我出了一会儿神,然后才反应过来,似回忆一般笑道:"正则最初也问过我这个。"
"刘上校?"
"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上尉呢!"敬安笑了笑,"那是他跟着我之后碰上的第一场战斗,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他毕竟刚从学校里出来,真刀真枪地还是头一回,整个人紧张的不行。"
说到这里敬安顿了顿,眼睛中流露出一种类似于怀念的情绪,我好奇地接着往下问:"接着怎么样?我还没有见过刘上校紧张的样子!他一直都给我一种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做的印象!"
"哪里有人一开始就什么都会做!"敬安很开心,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他亲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当时军事委员会在讨论是不是增兵上海,我们一群关系不错又有新抗战的军官就聚在一起等消息,那时候职衔不高,很多会议也没资格参加,最后实在等得着急。"敬安笑了一声,仿佛实在感慨年轻时的岁月一般,"实在等得着急,我gān脆了鼓动了一大批营旅以上的军官,连夜闯了何部长的住宅,请缨抗战。"
后来的事情我就知道了,敬安如愿以偿地领兵增援上海,并且大败日寇声名渐显,是国军中最早参加抗战的一批huáng埔将领之一。
"现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