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周家的两处作坊都建在王家村里,工钱上从不克扣,做的好的还能有奖励金,这便使得许多人家月月有了进项,手头也宽裕了。
到了这天寒地冻的冬日,来回走要需要半个时辰,到家里冻透了不说,在作坊里累了一天,有时候是真走不动了。车夫们抓住了机会,就守在这两处工坊,为了揽客,又是长久买卖,只要说是在作坊里做工的,也不要两文钱,只一次一文,一天两文就给送到家,旁村的,根据远近最多三至四文,晚上送到家门口,早上同样到家门口去接。
只要不是家里实在缺这点铜板的,都愿意几个人固定包一辆车,等着车夫早上去家里接,晚上送回来。这样他们也能保持体力,不用走到染布坊累得一身汗,没有力气做工被别人落下,得不到小红花,没有奖励金拿。
周家这两处的工人合在一起多达百人,因此不但吸引了临近几个村的车夫,就连镇上的车夫也是愿意定时定点跑两趟的。毕竟周家上工和下工的时辰准确,从不随意扣人加工。除却特别忙的几日,但会和工人提前说,还会给加工钱,所以从没人抱怨。反而加工的时候,还会比平常多些人坐车。
今天是二十九,周家早就给作坊里的工人们放了假,可通往王家村的车辆不见少,一辆辆驶过的车辆里尽是欢声笑语,都是没买完年货的,在讨论一会儿到了镇上还需要买些什么。
沈墨坐在车里,心底都是激动,王家村的改变实在太大了,每年村里哪有这么多人去镇上买年货,特别今年地里收成并不好,可许多人家却第一次可以随心意的准备年货了。
而王家村这一切的改变竟然都是因为他家,沈墨这么想着,双手竟激动到颤抖,他自己还没发现,周景就先一步握住了他的手。
“小墨,一切都在变好,会越来越好。”
“嗯,会越来越好的。”沈墨回握周景,与他十指相扣,另一只手握上周誉的。
周誉过年休沐,也打扮回少爷装扮,穿上锦缎华服,脚踩皂角靴,活脱脱的富贵小公子,看着就喜人。不过数月,周誉已经褪去刚来时的- yin -鸷,虽还寡言,却有了亲情的羁绊。
“红包带够了,要是遇到同岁的孩子或者作坊里的工人给你拜年,就得给他们发个红包,你一个小孩子,占个主家,不给不好看,但不用太多,一二文图个喜庆。”
周誉点头,正正经经道:“阿么放心,张婶给儿子准备了五十个,尽够了。”
“那就好。”
说着话,牛车就到了门口,周景先跳下车,转身扶沈墨下车,周誉不用周景抱,自己踩着脚凳跳下来。
“老爷,牛车给您留下,省的您过节用,小人坐骡车回去,小人看村里的车辆很方便。”
“行,身上有铜板吗?”
“带了,出门的时候婆娘给带在身上的,几十个呢,够的。”蒋伟一提起蒋氏,欢喜就掩不住,满满的喜欢都要溢出来了。
“那就快回去吧,早点到家还能陪你婆娘买些东西。”
“哎。”蒋伟应着乐呵呵的坐上骡车回家了。要是几个月前,一文钱要蒋伟坐个车,蒋伟舍不得,但现在周家赏了他五两银子的奖励,花上一文就能早到家一炷香,能赶上赔蒋氏买最后那点没买完的年货,蒋伟很愿意。
其实蒋家年货都不用买了,只蒋伟和蒋氏两个在周家工坊做工,给发的就尽够了。再想买是因为蒋伟这笔额外的奖励,买点其他的零食甜甜嘴,毕竟苦了一年了。
零嘴也就那几样,糖块和糕点,糕点贵,就那么回事,不像糖块对人诱惑那么大,蒋伟陪着蒋氏出来主要就是买点糖块回去吃。
虽然大部分铺子关了门,可街上两边的小商贩却很多,家里都忙乎的差不多了,也不着急回去,两个人就慢慢沿街溜达,这是蒋伟第一次陪着蒋氏逛街,特别还是以当家人的身份,整个人的心境都不一样了,从里到外的高兴。
走走停停,路过一排排的小摊子,看得多,买的少,但丝毫不影响两个人的心情。
两人来到一处卖妇人首饰用品的摊子前,小商贩拿着一柄银簪子给两人看。
“这位客人,您看这柄银簪子多漂亮,这是朵盛开的牡丹花,正配您夫人。您看您夫人头上正缺这么一柄,就买只送给夫人戴吧。”
蒋伟瞧着蒋氏头上就绑了几根头绳,其他多余点缀一点没有。外看那簪子确实漂亮,心念一动,就动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