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曹匠人擦擦额头上的汗,“那就好。”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建成青砖的,最好可以建四五层高,每层通风要好,空间要大,因为不仅要摆放书籍,还要放下桌子在室内供学子们读书学习。”
“好,回去我会和其他匠人一起研究,七日后给周老爷你回信。”
“一言为定。”
周誉虽然面上依旧那副面部表情的模样,但实际上心里却波涛骇浪般袭上汹涌的感动。此时此刻他不再怨怼自己的出身,反而怀着无尽的感激,感激他遇上沈墨,感激沈墨收养了他,更感激沈墨和周景为他做的一切。
天下商贾何其多,其中商贾之子读书的更是何其多,可他们父亲即便亲生又如何,哪人也没做到这般为儿子殚精竭虑,如此未雨绸缪。为了不让出身拖累他,不惜散尽千金。
真如周景所言,这书斋建成了只怕就是赔钱的营生,赚钱恐怕不可能了。
周誉心里暗暗发誓,自今日起,从前那个周誉已死,他就是周景沈墨的亲生儿子,无论以后他们有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永生不变。
七日后曹匠人同意给周家建书斋,同时周府也开始大量收集各种书籍珍典。以每日三十五文的价格请了一些读书人过来分门别类,其中大多都是有功名的穷酸秀才,也有几个虽没功名,文章却是出了名锦绣的,只是因种种原因就是考不进功名罢了。
周景沈墨周誉三人也下了场,十位秀才进行第一轮甄选,他们三人进行第二轮甄选,确认可用不可用,可用就与卖主商量价钱,不可用就请卖主拿回去。
一开始来得人还不多,十位秀才大多都是喝着茶水聊着天,直到一日一落魄读书人携一本自称是祖传之宝的竹刻古籍而来,要价三十五两,经十位读书人看后大惊失色,奉若珍宝,周景周誉看后,连价都没还就拍板决定买了。
周誉是主力,毕竟在周府受过最正统教育的是他,所以最忙的也成了他,下了学就一头扎进书房里研读。不过真是这次千万胸墨在心,才成就了日后的他。
“周老爷,竹简可否借我读之一二,我保证明日一早就给你送回来。”
周景笑道:“先生喜欢,是在下的荣幸。不过先生何不先夜里好好修养,以备第二日精神十足可以甄选出更多宝典。在下在此向先生保证,等书阁建成,书阁里的所有书籍全部对几位开放,任各位随意选取。要是真喜欢,也可以誊写。”
那秀才眼睛一亮:“当真?所有的都可以?”
周景笑道:“不仅可以,而且全部免费。”
那秀才乐得合不拢嘴,忘了自持矜傲,其他读书人也纷纷凑上来向周景讨了承诺,一时间竟忘了瞧不起这个满身铜臭的商贾。也因此,几人与周家拉近距离,没事的时候甚至愿意指点周誉几句,对周景也变得恭敬了。
第84章 亲身示范
三月后, 柳镇上一家五层高的书斋终于建成, 落座在相对僻静的街道, 门匾上书周誉书斋四个大字。
一夜之间,柳镇上就多了许多散发传单的人, 这些人是周景请来的,每个人手中有一百份手写传单,上面有周誉书斋的地址和简介。这些散发传单的人中老幼都有, 只是他们手中的传单大多发给那些读书人,不管他们穷酸与否。
“先生, 请看看咱们周誉书斋吧,这里可是读书人的殿堂,里面奇珍典籍应有尽有,许多甚至是孤本。”这个散发传单的汉子将手中的传单塞给一个一看就是读书人的青年, 青年身上还背着书篓。
青年叫程平对他说的什么书斋并不感兴趣,柳镇书斋没有百家也有数十家, 大大小小的不尽其数,因此他并不觉得对这一家书斋会有什么特殊之处。他好奇的只是这种传单模式,在柳镇上只见过衙门里的告示是写在纸上贴到墙上的,除此之外还没有什么是写在纸上散发的。
程平新奇的接过一看, 却被传单上一行书名给吸引了。那可不是什么- yín -词艳曲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画本子,而是当世读书人都‘求贤若渴’的孔孟之言。据传, 这些典籍只有国子监里有, 真正的天子门生才看得到。
程平倏地热血沸腾,激动到满脸涨红, 竟忘了有辱斯文那一套,捉了散发传单之人的胸口就咄咄逼问道:“这上面的典珍哪里能看得到?”这幅样子,旁人看了还以为要打仗,有几人竟停下脚步看起热闹。
那个散发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