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妈妈道,"大太太也考虑到这一点了,会好生与大小姐说道的。您与大小姐的情分,全不需奴婢多嘴,她不会介意的。"
怡君抚了抚额头,"我先前以为,过十五岁的生辰,会和姐姐一样。"
姐姐那时候,家里置办了两桌席面,说是及笄礼,但到场的宾客包括姐姐,都是抱着一种走完过场就行的心思。不是高门,来往的没有身份很尊贵的人----寻常门第对闺秀的及笄礼,都是这样一种几乎可称之为敷衍的态度。刻意办得隆重,不免叫人嗤笑自不量力或是指望女儿飞huáng腾达。
眼下好了,借着与程府结亲的由头,母亲不难请到身份尊贵的人来主持及笄礼,她就一丝错都不能出,要学的规矩、礼仪怕是不少。
学什么无所谓,怕的是母亲的絮叨。
她按了按眉心。
.
怡君就要及笄了。
程询站在大画案前,审视着这几日做的一幅画,许久,笑一笑。
这幅画,是给她的生辰礼----只能让她看一看,他保管着更为妥当。
上午,母亲专门为这件事来到别院,让他看了看准备的贺礼。他当下有些意外,"到时候,您也去么?"
"我怎么就不能去了?"程夫人笑道,"定亲之前,你就已经与廖家有来往了。我的儿媳妇要及笄了,我去露个面,送上一份贺礼,不至于被赶出门吧?"
他笑出声来,"娘,您近日可是妙语连珠啊。"
程夫人笑着拍拍他的手,"与其抬举我,不如给我句准话:成色可还成?你瞧着还满意么?"
"我有什么不满意的?"母亲准备的是一支鸽血红宝石金簪,颗颗质地上乘的宝石镶嵌成花朵样式,名贵、华美,"只是有些头疼,日后要怎样孝敬您,才还得起这份儿恩情?"
"混小子,这话里话外的,居然巴结起你娘来了,跟谁学的?"程夫人笑容慡朗,透着慈爱,"日后,你们小两口把日子过好,我就心安了。我也是担心你记挂着这事儿,就过来跟你说一声。再就是过来看看你的情形,衣食起居不要有短缺的才好。"
对于母亲而言,两个儿子便是后半生的一切。
这样的周到、关切,如果得不到回报,得到的只有失望,那……
程询终于明白,前世与母亲多年的僵局因何而起。
谢谢您。
对不起。
这样的言语,只在心里说一次。我要原谅您,更要原谅自己。这一生,我们就这样度过----母慈子孝。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