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行礼参拜后,瞥一眼跪在地上的景鸿翼。
景鸿翼也在这时望向他。两人迅速地jiāo换了一个眼神。
皇帝吩咐刘允,指一指案上与两广贪墨案相关的奏折、密信,"让杨先生看看。"
刘允称是。
杨阁老逐一看过去,到中途,冷汗都下来了。
他知道皇帝会暗中派人辅助查案官员,却没想到,在暗中的人,查到的事情都在点子上。
要说这件事没有预谋,他怎样都不能相信。但是,是谁呢?
如果如今的朝堂格局是一张网,那么两广便是将这张网撕开甚至撕碎的突破口。
不可能是柳阁老。柳阁老离开朝堂太久,直到近期,处理公务才不再吃力。
也不可能是程清远。程清远安排在两广的那几个人,早已转投他或景家。
那么,是唐栩那样的武将?也不大可能。他们的手伸不了那么长,上次发力弹劾,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唐栩在两广的亲朋帮衬之故----但必然是数不上名号的,不然他不可能不知道。既然数不上名号,就没可能知晓两广官场中这么多事。
锦衣卫么?把他和景家扳倒,锦衣卫又能落到什么好处?他们的情形,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既然没有多大的好处,他们就不会费这份儿心力。
杨阁老心乱如麻,脑筋转来转去,到末了却有种就要打结的感觉。
皇帝见杨阁老对着一封信出神、出汗,出声唤回他的神智,"杨先生,你刚刚看到的这些,能否给朕一个说法?"
"……"杨阁老不能。给不出劳什子的说法。
"你不说,朕替你说。"皇帝道,"依你看,要把你那两名亲戚从重发落,以儆效尤----关乎这打算的折子,你早就拟好了吧?何时得空,就让朕看看。"
"……"杨阁老跪了下去,心里已焦虑到极点。
怎么办?怎么办?!
皇帝停下脚步,望着跪在不远处的首辅和自己那个岳父,"怎么不说话?你们不是一直喊冤么?那种话,可以继续说,横竖朕今日清闲,有的是听着的工夫。"
杨阁老微微侧头,余光瞥见身侧的景鸿翼微不可见地点一点头。
这是他们的暗号。若退无可退,那就只有行一步险棋。
"皇上,"杨阁老缓缓挺直腰杆,双手将头上的乌纱帽取下,"两广一案,罪在内阁。臣是首辅,便是涉案官员没有杨家亲眷,也是罪责深重。"他缓缓地将乌纱帽放到地上,俯身,重重地磕头,"臣恳请辞去官职,返乡致仕。"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