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遍,随后,盯了一会儿印章,又看了看信纸背面。
石长青一直等着皇帝垂问原由,却一直没等到。
皇帝正饶有兴致地看着柳阁老,"先生这是----"
柳阁老将信件叠好,jiāo到刘允手里,道:"臣瞧着这封信,震惊惶恐之后,不免想到程阁老其人的品行,和一些见闻。"
皇帝仍是把石长青晾在一边,对柳阁老的话生出好奇心,"说来听听。"
柳阁老称是,娓娓道:"臣与程阁老不合,几乎自入官场之后,便与他分歧不断,这些,先帝与皇上都看得清楚。"
皇帝颔首,"没错。程先生为官员考虑的多,你则是为百姓考虑的多。脑子都够用得很,为人处事之道,各有长短。程先生过于世故圆滑,你则过于刚正不阿。"
这是第一次,皇帝明确地说出对两位阁员的看法。
柳阁老躬身一礼,继续道:"臣与程阁老意见相左的时候太多,慢慢成了积怨已久的冤家对头一般,对程阁老很多事都有意无意间留心。
"去年腊月,皇上命付大学士与臣一同主持内阁,臣因为不在官场已久,私心里其实顾虑颇多。一次,在吏部侯尚书家中议事的时候,跟他说了两句,担心内阁会因付大学士成为空架子,一件实事都办不成。
"侯尚书听完大笑,说臣钻了牛角尖,竟忘了审时度势,付大学士的为人处事之道,自有可取之处。
"臣经他提点,才由衷赞同,没了那些杞人之忧。随后,侯尚书与臣开玩笑,说臣看人识人的眼光,有时真不及程阁老。
"臣问因何而起。
"侯尚书说,只说这付大学士,早在十几年前,程阁老便断定此人仕途不会有大起大落,应该是活得最惬意的那种官员。
"臣知道侯尚书与程阁老年轻时jiāo情深厚,近些年因为政见相左才疏于来往,便说你瞧不上我也罢了,何必这样捧夸程阁老。
"侯尚书就让臣等等,之后找出了当年程阁老写给他的诸多信件。他翻找许久,才找到了那封程阁老评价付大学士的信件。
"在那期间,许多信件都曾取出来,臣留意到信件上的一些细节:信件的左上角都剪去了一小块,印章的字迹有一些是‘程清远印’,有一些则是‘清远印’。
"臣觉得有趣,问侯尚书,这是何意。
"侯尚书笑说,这种小习惯,他也有,是担心高手模仿自己的笔迹生出祸端。因此,与人信件往来时,无一例外地做些记号。程阁老与jiāo情尚可的人通信,只用‘程清远印’,与jiāo情甚笃的人,则用‘清远印’,用后者印章的时候,几个记号会做全;用前一个印章的话,则只是用不留心难以发现的墨点做记号。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