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说的,不过现在我明白了,你不办这事是应该的。"
她想了想,又找了理由掩饰:"其实这件事不是多要紧,那日我也是以为这么一件小事,大爷也不愿意办,可见心里是没有我的,一时恼了,才那样的,这是我不好,今后再不会了。"
虽然不是她gān出来的事,可也让她脸上发烧,说话的声音都小起来。
这声音小小的,听到耳朵里倒是更显得温柔,更兼她脸上发烧,红如暖玉,话也说的体贴,落在周玉堂眼里,竟不由的有些心神dàng漾起来,他也不由的放缓了声音:"我知道你这是孝敬的心罢了,如今你既明白过来了,自然就好了。今后再不这么着就是了。"
绝对不会!唐宝云简直肯给他写保证书的!
她当然是绝对不会再那么gān的。
眼见的两人之间的气氛松动了,有点儿有说有笑的起来,唐宝云才又小心的打听起东安郡王府的事来,有很多事,尤其是这种争权夺利的事,下人是看不明白的,由周玉堂说出来,才更清楚,而且也更明了立场。
唐宝云很清楚,她现在只能站周家的立场,确切的说只能站周玉堂的立场,而不是东安郡王妃的立场。
周玉堂倒也不奇怪唐宝云的打听,唐宝云是如今的东安郡王妃养的,她的教导显然是偏向她自己的两个儿子,唐宝云能知道些什么呢?这会儿她肯问,倒是正中下怀,正好给她说清楚些,就算不能完全扳回来,让她多明白些,或许也有好处。
周玉堂就细细的解释起来。
原来东安郡王如今不论庶子,单是嫡子就有三个,其中嫡长子唐明朗为元妃所出,元妃早逝,后来的东安郡王妃是续弦,也就是唐宝云的亲娘,生了两个嫡子,如今都长成了,现在,嫡长子二十七,嫡次子二十一,第三的十七。
虽然嫡长子唐明朗已经二十七岁了,东安郡王却也不算年龄大,也才五十不到,还没有为长子请封世子,只是唐明朗的亲姨母是先帝的阮皇后,虽然阮后已经去世,但到底留有三皇子与二公主,如今当今即位,三皇子封了亲王,领了差使,自然也要提携表兄的。
并不是真的孤苦无依,算起来,靠山其实比继王妃所出的两个弟弟qiáng的多。
吴王妃是襄城侯吴家的嫡次女,说起来名头来,出身也是不错的,只是她并没有什么得力的兄弟姐妹,论起来,虽说前头有嫡长子,单论身份,还是她嫁的最好呢,家里头一票叔伯兄弟姐妹的,都还巴望着她照应呢。
当然,这些东西,周玉堂虽然这么说了,但也没说的十分明白,有意含糊,点到为止,并不多加解释,想必是顾忌唐宝云的身份。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