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多少就有多少了。
方瑜没想这么多,也拿起了蜜瓜吃了起来,感叹了一句:"权势在握不如美食在口。"
曾几何时,从来不重口腹之欲的方瑜,竟也变得喜爱美味了。
得了空后,方瑜将参军说的人的身份背景都摸了个透,真的发现有两个人是京城中的探子。
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这两个人暗自监控了起来,等到他们渐渐失了警惕心时,再出手秘密的处理gān净,对外只宣称是出去做任务试了手,导致失了性命。
又过了一段日子,京城中果然来了人,带了皇上的旨意。
来的人到了方瑜的地盘,倒是十分的上路,拿着圣旨都没让方瑜下跪,而是直接宣了。
内容大体是,镇北王在西北平定战乱幸苦了,皇上想念得紧,想让镇北王早些回京城,一同把酒言欢岂不是快活。
圣旨上写的体面,但文官知道,只不过是皇上怕镇北王在西北做大,让他赶紧回京城jiāo还兵权了。
"镇北王。"来的人是朝中的一名文官,镇北王凶名在外,连朝廷官员都是说斩就斩,文官什么架子都不敢摆,放低了姿态上去说,"接旨吧。"
方瑜回了两个字:"不接。"
文官脸上冷汗直流,"镇北王说笑了……"说完后,文官偷偷瞅了一眼,才明白方瑜所说的并不是笑话。
不接就不接吧。文官收起了圣旨,回去挨陛下骂也总好比在西北丢了性命的好。
方瑜话锋一转:"不过,既然皇上让我回去,我也不能不回去。"
文官松了一口气,接不接旨都没关系,只要镇北王肯回去就好了。
"参军,整理兵马,留一部分镇守西北,其余的随我回京城。"
文官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暗暗揣测,镇北王难道是要反?
第36章
方瑜自然不是要造反。
当昭清派来的人拦在路中央的时候,他还客客气气的接见了。
来的人与方瑜曾经有点jiāo情,还未说话就先带了笑脸,拉了拉两人之间的关系:"镇北王,许久不见了。"
方瑜毫不留情的直言:"有什么事?本王要事在身,还赶着回京城复命。"
那人瞧了眼身后黑压压的大军,咽了咽口水,试探道:"镇北王,这么大阵势,是有什么要事?"
方瑜装作不解,反问:"不是皇上要我回京吗?有什么事快说,要耽误了,怕是你几个脑袋都不够的。"
那人缩了缩脑袋,拿出了一份皇上的手谕,"还请镇北王接旨。"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