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后来,今上为肃亲王挑继妃,独辟蹊径地挑上了孙家这破落户,“孙大姑娘”摇身一变,成了后来的肃亲王妃孙氏。
而当初被首领派去处理孙家这桩事,并处理孙大姑娘并孙夫人后事的人,好巧不巧,就是易刚。
这种事只看怎么理解,说好听了叫公平交易,说不好听了,也叫趁人之危。
易刚当时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并不觉得如何,如今兜兜转转一圈儿,爱女死于孙决这不是东西的玩意儿之手,这才恍觉天理循环,自有报偿,真是别样的一命换一命。
尚云间知道易刚已经被此事代入轮回因果的联想,很多其他的东西掩藏在这种看似合理的巧合下,他已经根本窥测不到了。
☆、第16章
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冷静之处就体现于此----旁观者的作用一向是在其他人犯蠢时冷静的看他们犯蠢,再顺便嘲笑一下其他人的无知。
尚云间还算比较厚道,他只看看不说话。
然而易刚会当这些事情是意外,尚云间却觉得哪怕是戏文里,都没有如此巧合。
就像当年阻挠首领达成目的的孙夫人,她的亡故是一场有意为之的安排,而从不知内情的人的角度去看,此事虽然意料之外,但最多只能得到一句人世无常。
这些话跟易刚已经没有办法细言了----他听不进去,即使听进去,也不会有更深的考量。
贸然行事,反而会坏事。
尚云间沉默了一会儿,决定把这些话原个儿就着唾沫星子都收回去,有那白费力气的功夫不如留着吊嗓儿,只对易刚道:“易兄不必多说,往事不可提。”他说完这句,犹自不放心,正色嘱咐,“继续追查,不要贸然定论,也不要打草惊蛇,千万不能坏了首领大事。”
易刚闻言,稍微从那逆流成河的提起了点儿精神,勉强点点头,见尚云间一副不愿多说的样子,心里也稍稍有些明白,干脆顺应而言,用正常的声音讲起了别的:“说来也怪,肃亲王府里,老王爷跟二世子都是戏迷,如今外面这热闹,向来不凑不罢休。可是我听前边儿的两个小子回禀说,今儿个老王爷跟二世子都没来,来的倒是世子爷……他不是不听戏吗?”
“哦?”尚云间闻言一顿,“那前边儿的小子知不知道,这个肃亲王世子是捧谁来的?”
易刚摇摇头:“这他们哪知道……不过,倒是有人瞧见,方才秦九爷见了世子爷,又回来了。”
尚云间听见“秦九爷”几个字,半松了口气,又冷哼了一声:“这帮世家子弟年纪轻轻毛病倒不少,秦风那妖妖娇娇的调子怕是最合他们的意思……不过秦风背后至少有一个宋国公世子,这位萧世子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年轻气盛,动他的人他必不甘休……让他们闹去吧,闹大了也省的首领在这些不成器的世家上多费心思。”
易刚点头应了。
尚云间打眼瞧着行头,熟门熟路地旋开妆镜前的一盒妆粉,就要往脸上拍底色。
易刚瞧见他的动作,本来转身要走,却又想起什么一样突然回来了:“等等,尚老板,瞧我这记性,你不提萧世子我都忘了。今天不要出王昭君了,萧世子特意点了您一出儿《乾坤福寿镜》里的《失子惊疯》,指名就要听这个。”
尚云间闻言又是一怔。
尚云间虽然别有身份,但是在梨园行里,他作为四大名伶之一,无疑是当世出挑儿的伶人,其人最善青衣,因为唱腔扮相别有风韵,自开一派,被行内行外尊称为“尚派”。而其中,有两出儿戏被戏迷票友儿们称为“尚派双绝”,一出儿是《昭君出塞》,另一出儿,就是这《乾坤福寿镜》。
今日的戏单子本来是排好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这场合儿无疑是更讨巧一点儿,倒霉催的皇帝错失二八佳人,不仅如此还让佳人远走大漠,这样的故事,伶人爱唱,大伙爱听,各自满足了自己那点儿指点江山的小心思,顺道阴暗的发现哪怕是皇帝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更有搞不到的美人儿,各自暗搓搓地找到了心理平衡,皆大欢喜。
《乾坤福寿镜》的故事就更琐碎了一点儿,主要内容是鸡毛蒜皮的内宅争斗,妻被妾诬陷身怀妖孽,逐出家门,历经千辛万苦,生了那“妖孽”儿子,还给丢了。后来“妖孽”被人收养,得中状元,哭唧唧地知道身世后母子相认,这都是狗血后话,暂且不提。
《失子惊疯》是《乾坤福寿镜》里最考验台步与唱功的一段儿,讲的就是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