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姜宁提着一个半大野山jī进了灶房,扔下拍拍手,就听见姜母又说一句,你赵大娘今早请人挑的日子,他二姨下午过来说的。
彩礼大事两家商量好了后,接下来就该选结婚日子,赵向东婚假只有一个月,这日子必须捡近的挑。
姜宁有心里准备,一边弯腰从水缸舀了瓢水洗手,一边问:选的是哪一日?
十月二十四。这是新历。
姜母正往铁锅里放泡好的米,再添水煮饭。以前家里条件在南坪村虽算好,但米饭上头也得放好些番薯的,不然粮食不够用。
现在儿女赚了钱,姜红兵还有门路倒腾粮食,家里这才算彻底告别番薯饭。姜母蹲下身子,往灶膛塞把柴,惋惜道:这是最近的好日子,可惜东子结婚没两天就该回部队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姜宁安慰她妈,日子晚点,不是能多点时间准备吗?
虽颇多局限,但有些条件的人家,谁不想多讲究,结婚杂七杂八的事情倒腾起来,其实二十天出头的时间很紧迫。
有失有得,姜母就一个闺女,当然想她风光出门,点了点头十分赞同,这倒也是。
妈,今天有啥菜?姜宁擦gān净手,到灶头帮忙。
大松树直接砍出来的案板上,放了一小截腊肉,还有菜心胡萝卜香芹小葱。
妈,我们吃jī吧。 腊肉还是gān的,姜宁将它搁回篮子里挂好。
哪来的jī?姜母转头,瞅见地上半大的山jī,有些惊讶。
路边买的,不要票。
虽说改革从农村开始,但县城也在悄悄变化着,小幅度倒卖东西的人多了,姜家兄妹收摊后,回来的路上见到个小子提着只受伤野山jī进城卖。
以前农民打到猎物,黑市jiāo易藏着掖着,生怕被捉住判个投机倒把罪名,现在大方多了,那小子连jī也没给遮严实,姜宁一眼瞅见,当然赶紧买下。
那就做吧。有条件就不能亏了嘴,营养够了身体才好,姜母点头。
姜宁想了想,做白切jī好了。山jī肉韧,但这jī不大嫩着呢,白切味够肉还不柴。
她上辈子经济宽裕,职业约束性不大,走遍各地旅游品尝美食,爱吃爱做,不过由于本身是粤省人的原因,她爱吃粤菜,更擅长做粤菜。
打定主意,姜宁洗gān净瓦罐放了水,放在灶上烧着,姜母跟大嫂刘慧芳一个舀热水,一个给jī拔毛,利索处理gān净。
水开了,姜宁往瓦罐扔了姜葱,给了点糖,又舀了一勺子粗盐下去。
千万不要以为白切jī不用给盐,否则做出来缺味还腥。
姜宁把jī放进去,水刚好漫过jī身,她阖上盖子,蹲下把灶膛的明火都拨出来,二十分钟好了。
这是土灶存热加余炭焖的时间,上辈子她用煤气灶,大火五六分钟,再熄火焖十分钟。
刘慧芳一直垫着脚学着,听到这话赶紧往堂屋奔去,堂屋有个小小的座钟。
姜宁笑笑,拍了一块生姜,再剁成蓉,小葱切细,一起放进碗里,再搁点盐。洗净铁锅烧热,放了两大勺油,姜母心疼,哎哟,这太多了。
妈这jī少油不好吃。
说话间,姜宁拎起铁锅铲,等油温烧得很热,烟越来也多的时候,她利索铲起滚油,浇到放了姜葱的碗里。
刺啦一声,碗里沸腾,香气立即出来了,再加点酱油,蘸料做好。
二十分钟很快就到了,刘慧芳吆喝一声好了,姜宁赶紧打开瓦罐盖子,把jī捞出来,扔进旁边一盆冷开水中。
热胀冷缩,这jī皮才会脆,jī也不会继续熟下去。白切jī最重要的是刚刚熟,骨头里还带点红,火候是最合适的。
冰水最好,没有就用冷白开凑合吧。
斩件摆盘一气呵成,接着用jī汤烫了菜心,一肉一菜一汤就好了。
在这年头,是极好的一顿,一家人围坐在半旧方桌前,姜建设家小子趴在桌沿,吸吸鼻子,黑溜溜的眼珠子紧盯着那盘子jī。
jī,jī。两岁的姜明杰说话不算利索,但人很机灵,姜家家教严,他眼珠子一转,只可怜巴巴瞅着他姑。
姜建设一瞪眼,姜宁笑道:哥你别骂他。
她拿起筷子,先给爸妈夹了,再给大哥大嫂,二哥跟自己碗里都夹了,最后才夹起一块jī腿肉,蘸了姜葱油,放进小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