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八十年代翻身记 > 第19章

第19章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她跟孩子爸左挑右拣,最后选出的人还怕闺女不喜欢或处不好,现在一颗心才算放下了。

挺好的。

姜宁认真答了一句,搂着姜母肩膀,妈,你跟爸放心,我会好好过的。

那就好,那就好。

姜母笑得合不拢嘴,好半响才注意到买回来的东西,她抖开一块枣红色牡丹花暗纹厚布,这布不错。进入冬季没多久,供应充足,不然买不到这么好的布料做结婚新衣。

没错,这年头没有婚纱,最时髦的婚服就是绿军装,要不然就夏天衬衫,冬天翻领西服,姜母一边琢磨着该怎么裁剪,一边问:宁宁,你没让东子掏钱吧?

没呢。

这是她的陪嫁,当然不能用赵向东的钱,姜宁帮姜母拉开布料,妈,这衣服我自己做。

她没打算标新立异,弄个时下格格不入的奇装异服,但比如适当调整一下却可以有。

好,那你自己做。姜母知道女儿手巧,也不争,将布料小心折叠好,宁宁,还有半个多月才到日子,你得多点跟东子出门。多约会,好促进感情。

嗯,他说过两天就过来呢。

结婚是人生大事,接下来这大半个月,姜宁将卖栗子糕放在次要位置上。除了与家人多相处,做新衣,整理自己的东西,另外还与赵向东出了几趟门。

第一次去取照片,两人接着扯了证。

大红色的结婚证更像一张奖状,结婚证三个大字加主席语录,简单严肃的一句话加日期盖章,宣布赵向东姜宁二人成为合法夫妻。

后面,两人约了两次会,逛街逛公园看电影,谈对象该有的,他们都处过。

大半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晃眼就到了日子,正日前一天,姜家烧了一大桌好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顿饭。

除了姜宁两岁的小侄子,其余人高兴之余难掩伤感,姜母偷偷抹了几回泪,姜父qiáng忍不舍安慰她,闺女大了就得找个好人家。总不能留成老姑娘。

道理谁都懂,但养了近二十年的闺女,一朝给了别人,谁舍得?不劝还好,一劝姜母又抹了抹眼睛。

姜建设姜红兵兄弟目露不舍。

姜宁眼圈红红的,她起身坐在父母中间,一边搂一个,我不管在哪,还是爸妈的闺女,哥哥的妹子,咱家不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对!

没错!

姜建设兄弟立即附和,姜父姜母jīng神一振,说的对。

闺女出嫁大日子,爹妈不希望她难受,姜母抹了泪,很快收拾好心情,一家子反过来安慰姜宁。

这一夜,姜家的煤油灯很晚才熄灭,不过再怎么不舍,明天还是一样到来的。

十月二十四到了。

天未亮,姜家人就起来了,升火烧水,瓜子花生糖果装了几盘摆在堂屋,将准备好的肉菜米面搬进灶房,接着打开院门。

姜家远近亲戚,附近邻里,还有村里关系好的人家,陆陆续续上门,男人从家里搬了大桌椅凳过来,女人则帮忙洗菜腌肉。

林县这块地方,婚嫁风俗男女家各自开宴。当然,这些年物资太短缺了,女方不开席面的人家也不少。

老姜家条件好,大伙儿瞟到灶房的鱼肉米面,立即gān劲十足,往来欢声笑语,更高昂了几分。

姜宁起chuáng后打了热水洗头洗澡,换上新衣。

短款旗袍式上衣,黑色长裤。上衣有几分类似乡里的斜襟褂子,不显得突兀,腰身肩线收了收,贴身一点不显肥大。

不是时下最时髦的一身,但三十年后穿出去也不突兀,姜宁瞅着很满意。

姜母请了本家一个老太太给闺女上头,老太太五代同堂,儿孙满堂又孝顺,今年八十多,身板还很硬朗。

老太太手脚麻利,夸赞两句姜宁发质乌黑柔顺,两三下就给盘好了发髻。

姜宁就着小圆镜一照,配着她今天的新衣,还别说,挺和谐挺怀旧的,骤看就像民国时期好人家的少奶奶。

她这边整理好,那边姜母就开了屋门,让本家人给添妆。

添妆是林县的风俗,不过传到现在,就剩个象征形式而已,大家都穷,一般就给个针头线脑的,就算添过了。

大伯,你这布我不能收!

作为姜父的亲大哥,姜大伯家本该头一个添妆的,但姜宁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