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红杏翻墙 > 第122章:岳父难伺候3

第122章:岳父难伺候3

第122章:岳父难伺候3

临霜自说着,把东西一件一件地移向陶老爷的屋子。

陶老爷杵着拐杖,对这刻意的讨好却没有露出半点好脸色,“哼,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陶薇生怕临霜生气,趁着搬东西悄悄表达不满,“爹,你少说几句。”

临霜也不恼,收拾妥当一切后,还郑重地跑到陶老爷面前道谢,“谢谢岳父帮小婿还债,还有谢岳父给小婿的银票,我一定不会委屈您老人家和女儿的。”

陶薇张大嘴巴,什么,还债的话可以理解,一定是阿昌那几个铜板,可银票……

见陶薇看向自己,陶老爷轻咳两声,“那是自然,老夫的棺材本都给你了,既然入赘了我陶家,老夫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说完,还重重地拍了拍临霜的肩膀,吩咐此人帮自己洗澡。

临霜这厮居然没有先前的推拒,一口答应。

后面几日,临霜每日早早起床,和阿昌父子一起出去捕鱼,趁着日头没有升起,又跑到镇上卖鱼。如果不是那翩然的外表依旧如故,此人的生活作息,俨然已经是一位常居渔村的渔夫。

而说来也怪,同是一起出去卖鱼的,临霜几人的鱼总是卖得最快,价格最好。渐渐的,榕树下的小屋门口就来了好几拨渔人,央着临霜帮自己卖鱼。

和临霜的斗智斗勇告一段落,陶老爷闲来无事,一时心痒便也揽下了卖鱼的活计。想着白吃白喝女儿女婿也不是办法,再说他老人家在朝堂上几十载,卖个鱼什么的,大抵不成问题。

于是这一日,陶老爷在女儿满是担忧的目光中,带上斗笠,和阿昌父子一起把捕来的鱼弄上牛车,往镇上去了。

几人来到镇上,陶老爷兴奋地搓着手,放下自己特意写好的布招,犹豫了半晌,终于吆喝起来。

早市渐渐热闹,见几个挎着篮子的大婶走到摊前,陶老爷连忙介绍,可等他口若悬河地说了半天,一个女子拿手绢掩住鼻子,对一旁沉默的阿昌问道,“前几日和你一起卖鱼那个俊俏的小哥哪里去了?”

阿昌看了看陶老爷,低头道临霜今天没来。

“没来啊……”

那几个女人失望地叹了口气,竟然头也不回挎着篮子就走了。

连连好几次,均是一样情况。

陶老爷也看出不对,眼下已到中午,可摊前的鱼却没有卖出几条,见几个老太婆挡在摊子前缠着阿昌问及临霜,心里一阵不爽,“喂,不买鱼就不要挡在摊子前面,让人怎么做生意啊?”

不想其中一个老太婆突然怒目圆瞪,“你这糟老头卖鱼,谁要买啊!”

陶老爷气得倒仰,想他一个尚书大人,不和这市井泼妇一般见识,不过就算想见识,那老太婆却早已一个转身,身手敏捷地消失在人群里了。

直到日头西落,自己摊前的鱼仍然没有半点起色。

阿昌也面露失望,前几天和临霜来卖鱼,中午不到就都抢光了。

两人叹了口气,只得收拾摊子打道回府。

“喂,你们的鱼还卖吗?我全要了!”

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陶老爷激动地回头,只见一个三四十岁的妇人,一身蓝裳,挽着个发髻站在摊前,虽然比不上京城同僚里那些夫人华丽光鲜,但就凭这夕阳傍晚一声妙音,此刻,在陶老爷眼中,就是最可爱的人。

几番交涉,那人真的把鱼尽数买下。

陶老爷大喜,特意还少要了几个铜板,和阿昌心满意足赶着牛车回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陶老爷和阿昌一起去贩鱼。本来那日回去他就想和陶薇表达下还是让临霜去比较好,但偏生那臭小子尽然这节骨眼上病了,只得还是硬着头皮上。

没有女婿那美妙皮囊,可想这鱼卖得是如何坎坷。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每每收摊,均会有人来买下陶老爷他们的剩鱼,而那买家,反反复复都是同一个人……

如此几次,年过半百的陶老爷不由也有些想入非非,特别是看到女儿女婿手牵手走进屋子,关上屋门吹灭蜡烛那一刻,一股年老无依苍凉寂寞感顿时生出,老泪纵横。

日子一天天过去,陶老爷卖鱼也愈发勤劳,而这几日运气却不怎么好,临近收摊,那买鱼的女子却始终没有出现。

算起来,整整也算三日了。

这一日,天气不是太好,正午过后,已经乌云压顶,岛上的天气说变就变,眼看就要大雨,陶老爷和阿昌一起把鱼往牛车上放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