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女子一般十二三岁便行笄礼,好让外人知晓该女子是有了夫家的。而他在及笄礼当日送了纳采的大雁来,不就是为了告诉她,他想要预定她吗?
而她没有把那只“以求好合”的大雁送回去明明就已经是默认了,可偏偏他在这回事上给犯了糊涂,一直不敢相信她心意似的。
林翰章的名也就是翰章二字,是他自己抓来的名字。
江南风俗是抓阄取名,也叫做“试儿”,多数人家都早已弃用了,但是林家守旧,仍旧是在林翰章周岁之时将饮食之物,服饰珍玩并弓矢纸笔放到了他面前让他自己挑。
而林翰章只选了一根毛笔和林父顺天府尹银制的官印章不放,林父当即喜吟道:“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便给儿子取了翰章二字,望其才高如庾亮。
而林翰章也果真没有辜负林父的期望,少年时即以一篇《治安策》扬名,可说是庾亮再世,贾谊重生。
虽未被皇帝开金口说过,但已经是大梁百姓眼里当之无愧的大梁第一才子,他也是自负非常的,可偏偏又有个大梁第一才女沈云清横空出世,而且在宫宴上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治国策》就这样出世,顿时把他的《治安策》给比了下去。
少年时分不免心高气傲,自然就派人打听了这个所谓的“大梁第一才女”,也就留意上了沈云清,不过只暗自思忖道:必是门客代写的提前背了。
在挑菜宴上他再次真正看到沈云清,那时她已经跟幼时见面那次有了很大不同,如风中修竹,虽清瘦却坚韧,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如此灵气,说她能写出《治国策》,林翰章这回倒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