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脸上表情顿时一僵,倒是忘了方才赵佶已经说了赵楷已经派兵把守要道断绝与朝廷的往来了。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阻挡他缉拿赵楷的理由。
“陛下,臣以为此举未必不可!此刻东京城中还有大军数十万,陛下可遣一上将领军讨伐。”
“选谁?你跟朕说说?”赵佶问道。
他内心可没有觉得有哪个合适的将领能够率军打进关中,毕竟京中的大将都已经随童贯北上伐辽了,剩下能打仗的又都在西北,赵楷手下。
“这……”王黼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若要统帅大军前往讨伐,此人不光要身居高位,还得略懂军事,更不能是赵楷的人,纵观京中的大员,要么已经致仕,要么就是像他这样不懂军事的文臣。
如今枢密院也只有聂昌一个同知还在朝中,让他统兵那简直是给赵楷送兵去的。
思来想去,王黼将目光锁定在了宗泽身上。
虽然他不喜欢这个古板的老头,但这老头有一点是可以利用的,那就是他为人十分正直,正直地有些迂腐,对朝廷忠贞不二,颇有名声。
加上早些年宗泽也是有过地方长期从政经历的,对于兵事应该也略知一二。
当然,不一定要多懂兵事,关键是要有一人领军出征,对赵楷的这一行为亮出朝廷的态度。他也不是真的认为赵楷真的敢和朝廷对着干,朝廷也一定不会真的和神勇军打一仗。
毕竟这天下还是大宋的天下,人心所向。他赵楷不可能能够得到天下人心的支持。
而他只要借着这个机会将赵楷扳倒。
“陛下,臣以为可以让宗泽宗大人领军出征!”
“宗泽?”赵佶侧目看了宗泽一眼:“宗卿,你是否能为朕出征,将赵楷给朕押解回来!”
“陛下,臣以为朝廷此时不当和秦王撕破脸开战!”宗泽立即站了出来,严词拒绝。
“为何?”赵佶面色不喜。
“陛下,敢问秦王在西北六路有多少战兵?”
“西北六路约有三十万兵力,朕已命种师道、种师中二人带了六万士卒出秦,此时应当尚有二十四万。”赵佶脸色更加难看。
“依宗卿的意思,难不成这二十四万大军都只听命于赵楷的命令,一同反抗朕的政令了?”
“陛下息怒,臣不是这个意思!”宗泽告罪一声:“虽然秦王在西北督两年,但还不至于使所有人都听他的命令,更何况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反抗朝廷。”
“那你是什么意思?”
“臣认为,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听从秦王的命令。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秦王殿下命军队进驻潼关而关中连一丝声响也没有发出,这起码说明秦王至少已经控制了大部分人的想法,至少使大部分人都默许了他与西夏开战而不汇报朝廷的行为。”
“砰!”赵佶一拳砸在案桌上,“这么说来,赵楷还是已经掌控了西北的全局!”
“在臣看来,这些路帅、知府、知州们倒不一定是支持秦王与朝廷作对的,但至少对于秦王封锁西北六路,与西夏开战这件事是支持的。”
“陛下,试想一下,若朝廷发大兵讨伐西北,试问陛下让那些沉默的路帅们如何自处?他们先前的默不作声会不会被朝廷认为与秦王沆瀣一气有所勾结?朝廷会不会剥夺他们的官职,甚至是治他们的罪?如此一来他们便会铁心随秦王与朝廷对抗,届时大宋一分为二,天下会不会大乱重蹈唐末五代之局?这是其一。”
“其二,不管秦王是否真的有心想要自立,至少在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陛下,倘若秦王没有欺君自立之心,朝廷率大军前往讨伐,前方的将士们岂不是要被朝廷逼上绝境?他们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到头来还要面对朝廷与敌国的联合追剿。试问陛下,日后有谁再敢为国征战?西夏会不会乘机侵占我大宋疆土?届时不光西北不保,怕是北边的军心也会不稳。请陛下三思!”
宗泽的理由有理有据,有情有理,令赵佶内心又犹豫了起来。
他确实是想教训一下赵楷,但出兵如果代价是将大宋内部打个稀巴烂的话,这又并非他本意。
“宗大人!秦王若是没有自立之心,为何会派军队驻守潼关,还隔断朝廷往来?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么?”
王黼感觉出不对味来了,我推荐你出来是为了让你领军出征的啊!可不是让你在这里列举一堆出兵的坏处,于是赶紧将话接过,死咬破绽。
“王大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