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匆匆,想着尽快把这事定下来,绝对不能让别的皇子抢了先。
到了御书房‘朝辉殿’的院门前,停下脚步稳了稳,又整了整衣襟后,仪态端正的迈了进去,行了君臣大礼:
“儿臣给父皇请安!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复盛帝向玉阶下望去“起来吧!”
“皇儿前来所谓何事啊?”
“儿臣向父皇推荐代天子前去常山郡督战的皇子人选!”
“怎么,你要去吗?”上次他领兵出征,铩羽而归,复盛帝可是都给他记着呢,这一次万不会同意的。
“儿臣推荐六皇子常治!”
“他?呃……,他……”会什么?懂什么?还真不知道。
“儿臣一直以来,常让府上的门客与六皇弟探讨些时机亦或是兵法!”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现如今,六皇弟也算是颇有进益!”至于进益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哦?说来听听!”莫要糊弄朕。
“近日来,儿臣发现六皇弟已经能够熟读兵法,而且自有一番见解!”
“父皇,不如就让六皇弟试一试!”
“可是这军务大事,哪里是玩笑的?平常的事也就罢了,我看还是让老五去吧!”
五皇子的母家是将门世家,耳濡目染又多有些历练的机会,若论领兵打仗的本事,自然是他们这一众皇子比不得的。最主要的是,五皇子是太子殿下也就是二皇子一派的人,如若再给他们机会,他这大皇子怕是不得翻身了。
“父皇,儿臣觉得五皇弟自是卓然出众,然,我后梁国土疆域广阔,强敌环伺,岂是一两个人可以守卫的?”五皇弟浑身是铁能碾几根钉啊?得培养新人啊!
“再者说,将来太子殿下登基后,还是要靠我们这些兄弟们合力,方能守住这祖宗基业!”
“否则将来宗室子弟无人可用,却只得任用外戚,光复大梁又谈何容易?”意思就是:你儿子你不给机会,将来你没人可用,外戚当权,这皇权能稳当吗?
“嗯!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他这大儿子,近一年多来表现的真不错,明事理,有头脑。
“可这老六,年纪小了些,这学识也……,老四看上去也不错!”
“父皇,您怎么忘了,四皇弟前些日子打猎伤了腿,到现在还在府中养着呢!”嗯,话说常治是想直接弄死他的,结果想想四皇子母家势大,母妃又是皇贵妃,还是不要闹大了,免得自己暴露。
“其它成年的皇子中,就还剩下、七皇弟、八皇弟了,九皇弟还未成年。但是儿臣以为,六皇弟幼时耽搁了学业,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补得上的,倒不如在军中历练历练,也不至于将来我后梁用人时,他帮不上什么忙!再者说,您挑一个有本事的大将前去压阵还怕他不行吗?”父亲您在他儿时不管他,还不给机会到军中去,难道一辈子当废物吗?
复盛帝听到这些话,也不免有些愧疚。尽管他不知道常治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但是想一想便知肯定是不好过。
又想着,大皇子到底是个仁善的孩子,还知道为他六弟争一争,只可惜是个庶长子的身份。
好吧,就给老六一个机会,只当他这个父皇弥补一下吧。
“皇儿所言甚是有事,就六皇子常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