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埋伏进而大败,丢了常山郡,现已退守咸胜府。
常治借着前三次打下的信任基础,让穆向晨形成了惯性思维。使其冒然领兵出城主动进攻,刚开始后梁显露的有些不敌,慌忙逃走;却是在半路设伏,只有少数的人马就几近全歼出城的兵马。穆向晨在手下的保护下,仓皇逃回城内。
而唐将军手里留下守城的人很少,后梁复而来攻城。唐将军见实在守不住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提议弃城向北退至咸胜府。
遭到了穆向晨坚决的反对,大骂其是懦夫,应与后梁决一死战!
无奈唐将军不得不打晕了他,领兵北退至咸胜府。
赵谨收到消息后,长叹一声:果然是中计了,到底是晚了一步。
然而,坏消息也远不止这一个。
北荻王庭军迅速增兵虎头关,士气正盛,已连攻了几日;大晋守军隐隐有些难以招架。
本来北荻就是奔着虎头关和兰州城双管齐下,只是天不遂人愿,连日大雪,隗巴图部又是一群怂货,所以才会出了差错。
现如今干脆直接强攻虎头关。这倒符合北荻人的性格。
然而北荻的大君也是有些手段的,我大儿子为了你们隗氏挨了一顿好打,你们隗氏怎么也要表表心意吧?就算你们人马损失了不少,干不了什么大事,策应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所以北荻隗氏部族屯兵距兰州城200里处,不进也不退,形成对峙的局面,牵制魏文奕部的兵马,使其不敢增援虎头关。
原来是敌在暗我在明,不好应对。现在敌我三方,全部都明牌了,目的再明显不过。
延庆帝得了常山郡消息后气的够呛,更让人忧心的是:用兵之事竟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
“徽儿,那永乐候……”延庆帝想调用长公主的附马永乐候带兵至咸胜府,所以便先到了皇后宫里看看情况。皇后娘娘一听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
“陛下,怕是不行了……”
“丝毫没有好转,听得回报说,后派去的四位太医诊断,怕是中了毒了!”
“什么?什么毒?现在情况如何?”
“回报说,即使是医治好了,也会落下病根,怕是这辈子也上不了战场了!”
延庆帝心里大概是有了谱了,想是后梁早有打算,早就计划着要对永乐候下手了。他们料定长公主一定不舍得让其夫君再上阵杀敌,所以出了京便动了手。
延庆帝从仁明垂拱殿后,就与枢密使袁大人商议了半晌也没有个章程出来,可堪大任的将军目前没有适合现下情况的,要么年轻经验不足,要么年龄大了,要么受伤了,要么身上背着命案。要么驻守要塞,不便调用。头疼的很:
“松茂,去传邕亲王过来吧!”
不多时,邕亲王便急匆匆的赶来,进得殿中便下跪行了君臣大礼:
“臣邕亲王赵允之参见陛下!”
“哎呀,你快起来!做什么行如此大礼?”
“允之,现下边关吃紧,兵力怕是不足,合适的将领又没有,你可有良策?”
“臣弟以为,徐团练可用!”
“御史台那些人是不会同意的,他的人命官司还没完!”
“国难当头,事急从权,就让徐团练将功折罪吧!”
“即使如此,也只能解了咸胜府的危急,可这北荻……”
“陛下,臣弟愿往!”
“允之,这怎么行?朕答应过父皇,此生必将善待于你,如果你在虎头关有个三长两短,朕如何对得起父皇的嘱托!”
“哥哥,你且……”听我一言还没说出来,就被打断了:
“你休得再言,绝对不行!”有的时候也不只是因为父皇的嘱托,更多的时候还是自己不希望他出事,他欠允之太多了,补都补不过来?怎么能让他涉险?
“三皇哥!”延庆帝听了不禁一震,呵,这个称呼多久没有听到了?五年?十年?还是更久?
“如果大晋将不存,三皇哥能护我到几时?”
“三皇哥答应过父皇,而我也向父皇发过誓:拼得性命也要保得大晋江山永固,保得三皇哥皇位不失!”说完便昂首跪了下去:
“而现在,我首先是大晋的子民,然后是陛下的臣子,最后才是您的七皇弟!”
“请陛下下旨吧!”
“我……”延庆帝浑身一震,真想不到,父皇竟然让他最宠爱的老七,拼死护他!
“你从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