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脸上有些莫名的情绪。公冶景行一直看着萧贵妃和公冶寻稷,看看两人会不会露出什么马脚来,不过都是深宫的老狐狸,自然不是简单的角色。但是公冶景行却明显得看到了萧宛织用手绞紧的帕子,如鹰般的眼睛直盯着萧宛织。
萧宛织注意到了公冶景行的眼神,心中不由得一惊,想道:“难道他已经知道了?”
只一瞬间的疑问,毕竟是混迹后宫的贵妃,她自是不会如此轻易便露出马脚的。公冶寻稷看了眼自己的母妃,然后看向公冶景行,忙开口为自家母妃解围道:“皇兄,为何如此看着母妃?”
公冶景行露出一抹笑容,那笑容却让人有些瘆得慌。
“哦~孤方才在想,不知萧谦副元帅可抓到刺客了!那刺客不是善茬,也不知萧副帅可有办法缉拿归案啊!一时未能回过神,冒犯了贵妃娘娘,还请贵妃娘娘不要介意!”
萧贵妃只能压住心里极重的不满,强忍着勾起一个大方得体的笑容,不知情的人看来怕还以为有多温柔贤淑呢,“无碍,太子客气了!”
照理说,皇子公主该称皇帝的妾妃一声娘娘,以表示庶母之意。但公冶景行除了端元皇后为母后外,其她妃嫔都只称位分,虽不合规矩,但他是未来的储君,又有永帝的宠爱,也没人会敢说什么。
永帝这时也放下了手中的茶,一脸慈祥地看向公冶景行:“你也不必过于担心,那刺客竟敢对你们下手,一旦抓住供出主谋,朕绝对不会姑息养奸,定要严惩,给你和寻稷一个交代!”
“谢父皇。只是还有一事,宁国公府世子宁暮起为救宣清也受了伤,是不是该与嘉奖!”
公冶景行提起宁暮起,宁暮起与他是连襟,又是他自小的伴读。一般来说,历朝历代太子的伴读都将是以后太子即位最大的倚仗,自然只要一有机会,公冶景行便不会放过给他加封的机会。
萧宛织和公冶寻稷像是一眼,面色有些不太好看。毕竟如此一来,公冶景行便有多了更大的权势与人脉。
永帝倒也没有什么意见,便若有所思地问道,只是那眼神闪过的一抹微光让人难以捕捉。
“宁暮起,他是御林军的四品侍卫,朕看这孩子也不错,也难得合你意,正好兵部还有一个空缺,便让他去做兵部侍郎。”
原本公冶景行也是打算向永帝提议让宁暮起擢升兵部侍郎。也算是巧合,永帝居然也下了这样的心思。
兵部是一个重要的职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历代皇帝若是要握住大权,必要握住兵部,只有兵部在手中,兵权才能为自己所用。
其实,公冶景行也不知永帝会不会对自己有所怀疑,因为现在兵部的尚书是司马屈,他便是永帝还是太子时最重要的心腹,永帝登基后,大型整改朝政,将实权握在手中,便将兵部尚书一职给了司马屈。
“儿臣便替宁暮起谢过父皇!”
公冶景行听到永帝一言,面露一喜,只是眼神中的波澜依旧没有丝毫的变动。宁暮起日后必为公冶景行所用,自然尽快融入兵部,当然最好的是接手,不过永帝正值盛年,也不大有可能。
萧宛织和公冶寻稷的面色却有些不太好看,不过碍于永帝再次,稍稍有所收敛,不敢太过明显。
永帝露出一笑,心中意味难明,于是便看向公冶寻稷,说道:“寻稷啊,你伤好后,便去军中同萧副帅多历练历练,以后也好多帮着些你皇兄!”
公冶寻稷忙站了起来,掩去眼中情绪:“是,儿臣谨遵父皇懿旨,定不负父皇所托!”
萧宛织听到永帝对自家儿子的分封,至于露出了一抹浅浅的笑意。
“恒王,你可要好好历练,不要辜负你父皇的期望!”萧宛知连忙佯装着样子对自家儿子说道,恐怕萧宛知只顾着一时的高兴,忘了永帝说的最后那一句话。
“是!”公冶寻稷看向萧宛知微微颔首,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的情绪。
“好了,”永帝说着便也站起身,其他人也跟着站了起来,“朕还有奏折未批,便回去了。太子,你与朕同去!”
“是!”
公冶景行拱手向萧宛织福礼后便跟着永帝浩浩荡荡离开。
“恭送皇上!”“恭送父皇!”
永帝批奏折却带上了公冶景行,一国太子早些接触朝政本属正常。可只要人一有野心,便什么都没有理由。萧宛织脸上已经没有方才装出的柔和慈祥,反倒换了一脸的不满与阴狠,紧紧盯着永帝离去的宫门口。
“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