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汉唐未央 > 第六十四章 重任在肩

第六十四章 重任在肩

刘岩想接这个差事么?

想,但也不想。

作为一个千年后的人,刘岩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对天下地理的洞若观火,整个大唐江山在他脑中不是一个个隔断的地区,而是一个整体;战略规划方面,比连全国舆图都没几个看过的唐朝人,高出不知道多少。

但缺点也很明显,刘岩未接受过唐代系统的军事教育,战术素养一塌糊涂;对行军打仗的了解几乎全部脱胎于何泽给他讲的《太白阴经》,以及时不时给他开小灶的苏宇。

这种程度,做做二把手都勉强;要做一把手,他压力很大。以前还有刘隐在上面顶着,现在独揽军权,都要自己这副肩膀来抗了。

“人都是逼出来的,我也要逼一逼自己了,”刘岩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更不想让兄长看轻自己,心中有了决断,“先照惯例推辞一番,然后就应了命罢。”

“二郎,为何不说话,难道你不愿意帮为兄分忧么?”刘隐看自己弟弟立在原处愣了半晌,不禁出言问道。

“哥哥,小弟少不更事,怎能执掌全军......”

“孟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二郎你今日这副姿态,全无当日请缨同我一齐出征的风范。”刘隐微微板下脸,两指轻轻捻须,对刘岩前后的反差有些不满。

刘岩又不是真不愿意,见兄长这个表情,不敢再拖,连忙回道:“兄长息怒,小弟先前不知天高地厚,才有那番大话,现在想来,真是羞愧。”

眼见刘隐眉头蹙地更深了,刘岩话锋一转,“但弟一向有志于军略,兄长委全军与弟,弟当殚精竭虑,以不负兄长所托。”

刘隐面上这才转阴为晴,接着说道:“你虽然要去劳心从山上引泉水之事,但军中事务,也要尽快上手。潮州一战,衙内全军尽墨......”说道这里,刘隐又闭上了眼睛,连声哀叹,在杨洞潜劝慰下,缓了好一会,才又接着之前的话:

“衙内军乃节度亲军,简拔全军勇悍强壮者而得。如今五不存一,实力大损,你需要费些心思,将衙内军重新编练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刘岩也是心中一凛。他知道自己兄长潮州大战损失惨重,却没想到衙内军都败光了。

衙内军作为节度使的嫡系部队,所得饷钱,为全军之冠;额定口粮,也远高于牙外兵;另外兵刃甲胄,从无缺短。他们虽然骄横,但也是一镇节度安身立命之本。

打光了衙内军的节度使,处境如同家丁被全歼的明末军阀;如今刘隐对清海军的掌控,前所未有的低。

而携大胜归来的刘岩,却如同一剂强心针,又让刘隐看到了曙光;毕竟对于将帅来说,能打胜仗是头等要事,年龄什么的都可以忽略。刘岩有能力驾驭大军、有威望驾驭大军,更关键的是,是自己的亲弟弟,绝对可以信任。

在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唐末五代,亲兄弟比儿子更能保持家族的延续;不在乎大宗小宗的得失,而是以全族利益为上,乃是明智之举。

如福建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再如吴越的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三兄弟,乃至宋朝的赵家两兄弟,都是兄终弟及平稳过度的例子。

而唐宋之交少有的明主杨行密、郭荣都折在了年幼的继承人身上;前者很快被徐温独揽大权,后者才一年便被赵匡胤篡位。

如若赵宋不是高粱河车神继位,而换作十八岁的赵德芳,即使能统一天下,恐怕也要多生曲折。

“还有便是,此次你大胜归来,不可吝惜对士卒的赏赐,按照平常双倍的赏赐发放罢。对了,攻虔州前,可曾赏赐韶州之战有功军士?”

刘隐让弟弟着手组建衙内军,已是绝对信任的举动;这道让刘岩大赏士卒的命令,更是不遗余力的帮刘岩掌控军心。

“兄长当日在府门之前的教诲,小弟一直不敢忘记,应发赏赐,无一缺漏;所以士卒才能齐心用命,勠力破敌。”刘岩受宠若惊,心中感激不已,也不再独揽大功,又向刘隐汇报起苏宇的功绩:

“小弟只尽了绵薄之力,褒信军的都头苏宇,明兵势、通行伍,有大将之才。多赖此人,弟才能侥幸取胜......”

“这苏宇在衙内军中,我却用不得;独你能慧眼识英,二郎莫不是在寒碜为兄不懂用人之术。”弟弟的自谦让刘隐更是欣慰,他转而嘲弄起刘岩。

刘岩被打趣地还在讪笑,又听到兄长的告诫:

“你之前问我要人的时候,说过他是苏章的养子。这一门父子俱在军中居于高位,可不是什么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