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杀人者偿命!伤人者偿伤!”
樊崇为自己的部队制定了一条简单而又实用的规定。
毕竟,他只是一个农民,没有念过太多的书,所以也不可能设计出那么多繁文缛节的东西出来。
他只是希望自己的部队不要变成一群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暴民部队。虽然他没学过什么圣贤言论,但是却明白一个道理。
成大事者,必重小节!
“我们要让这天下知道,我们不是乌合之众!”
天凤五年(公元18年戊寅)在太山(泰山)脚下,自封自己三老名号的樊崇带着组建的起义部队,正在开展一场誓师动员大会。
动员的目的只有一个!
造反!
当时的樊崇已经拥有了上万人规模的起义部队。而发展到如此规模所用的时间却还不到一年。
樊崇有他自己的魅力。也有令人着迷的一些地方。
而这些魅力和迷人的特点也使得樊崇很快便拥有了拥趸。
樊崇的同乡逄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人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粉丝。
他们也是没有读过什么圣贤书的粗人,但是他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却和樊崇的不谋而合。
他们都坚信人定胜天的道理,更坚信凭他们自己的力量足以摧毁这个腐朽的王朝!
在太山动员完起义部队之后,樊崇带领众人返回莒县(今山东日照莒县),回到那个自己梦开始的地方,因为樊崇当年曾在那里起兵,那里也曾有樊崇太多美好的记忆。
但莒县也是樊崇梦碎的地方!
因为当地的官员对他的起义部队进行了疯狂的围剿,打的樊崇就只剩下半条残命。
“只要我不死,此仇我终有雪耻的一天!”
樊崇的万人部队浩浩荡荡向莒县开拔,这一次,他坚信自己必定会赢!
可人最大的优点往往也是最大的缺点。
樊崇对自己的起义部队太过于自信了!完全忘了莒县守备军的战斗水平!这一场战役,不仅没有让樊崇顺利夺下莒县,反而还逼的樊崇带着部队逃奔青州和徐州。
“难道我们真的就只是乌合之众吗?”樊崇在失利后,不止一次这样问过自己。
“不会的,我的部队战斗力是最强的,没有人能超过我们!”
“我必须要用一场战斗来证明我部队的价值!”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辛巳)证明樊崇部队价值的战役来了。新朝太师景尚和更始将军护军王党带兵万人来到青州讨伐樊崇的部队。
这是一场持续拉锯战!双方你来我往,一直持续了很久。
最终景尚等人带领的部队还是因为消耗不起,最终被迫放弃了围剿樊崇的部队。
樊崇对于这场拉锯战的结果虽然并不是很满意,但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认可的。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部队终于算是摘掉乌合之众的帽子了。
“兄弟们,我们要让王莽看看,
这天下他不配主宰!”得胜后的樊崇再次召开动员大会。这一次的目标很明确。
追剿太师景尚的部队!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壬午)二月,樊崇带兵击溃了景尚的部队,并斩杀了景尚。一时之间,朝野震动!
王莽听说景尚被杀后,非常震怒,因为相比王匡绿林军捉放官员的行为来说,樊崇部队追杀朝廷官员的行为让他忍无可忍。也就在这个时候,王莽记住了樊崇这个让他恨之入骨又头疼不已的名字,于是他决定派自己最得力两名将领去荡平这支势头正盛的起义部队。
王莽这一次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
之前已经在《王匡传》中给大家介绍了太师王匡的身份和经历。了解这个人最混蛋的一面。可是要和更始将军廉丹的经历比起来,王匡还是太小儿科啊!
廉丹,京兆杜陵人氏,王莽麾下大司马兼更始将军,为人狠辣决绝,当年奉王莽命令去攻打西南的时候,就大造声势的征召了二十多万的部队,刚去的时候,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斩杀了蛮族上千人,但是随着二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不到位,导致大量士兵活活饿死和病死。
说实话,廉丹并不是块将帅的材料,不仅不是,还是一块不择不扣的废料。
二十万大军都摆不平蛮族,我要你何用?
当时王莽得知廉丹这一情况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