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败寇列传 > 熊虎草莽卷_北魏—盖吴传

熊虎草莽卷_北魏—盖吴传

的另外一路人马由吴遂带领,当时吴遂带兵屯扎李闰堡(位于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东北),同时两路出兵掠夺临晋以东,当时临晋的守军将领章直在洛河(也称北洛河,属于渭河分支,与河南洛阳的洛河并称南北洛河)阻击吴遂的兵马,逼的吴遂起义军淹死了三万多人。

这一仗让吴遂败的有点惨。

可是吴遂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既然进攻临晋不能成功,那就改换路线,直接进攻长安。

吴遂派兵西出长安进行掠夺,本以为效果应该要比直接打临晋好一些,却没想到攻打长安的代价更大。

当时负责守卫长安安全的是将军叔孙拔,他当时受拓跋焘的诏命,屯兵驻扎在渭水以北,以等待叛军的到来。

当吴遂带兵杀到渭水北岸的时候,却发现叔孙拔的部队早就已经蓄势待发,准备磨刀霍霍向吴遂了。

在兵力远差于叔孙拔的情况下,吴遂的部队被直接干掉了三万多人。

这一仗大大提升了北魏朝廷剿灭盖吴的信心。

当年十一月十五日,拓跋焘下令任命殿中尚书乙拔带骑兵三万讨伐盖吴,同时调派西平公寇提带兵数万征讨白广平。

面对朝廷的大兵压境,盖吴并没有屈服,相反,他为了稳住士气,选择称王!!!

盖吴抵达长安之后,自封自己为天台王,同时还

设置文武官署,以显示自己政权的合法。

得知盖吴自封天台王之后,拓跋焘决定御驾亲征,前往长安讨伐盖吴。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丙戌)正月十七,拓跋焘自南向汾阴(位于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西南)而来,到达洛水桥。

当时拓跋焘的得到的消息是,盖吴的部队在长安城以北。

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么选择进攻的路线了。

在这个问题上,拓跋焘和大臣崔浩争吵了半天。

拓跋焘认为,渭水以北没有粮食田地,对于大部队纵深挺进,恐怕不太有利,所以他的决定是从渭水以南渡河,然后沿渭河向西包抄盖吴。

可是当时崔浩却不同意拓跋焘的这个建议。

崔浩认为:打蛇应该先打头,而渭北距离盖吴的大营只有不到六十多里地,如果派轻骑兵渡过渭水搞奇袭的话,一天就足够了,而这一天的时间,足以扭转战局的走向。

如果选择从渭南进攻,那么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就非常的不利,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个极端,如果大张旗鼓从渭南经过,那么盖吴知道后,肯定会带着人马朝北山逃跑,到时候怕是只有后悔的份儿了。

崔浩的建议不无道理,但是拓跋焘却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于是在正月二十六日这天,拓跋焘率领车驾浩浩荡荡杀奔到戏水,准备一鼓作气端掉盖吴的部队。

结果没想到,盖吴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率领部众全数逃往北山,致使拓跋焘的部队扑了个空。

此时的拓跋焘是后悔不已,悔不该不听崔浩的建议。

而此时的盖吴已经率兵部众从北山逃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杏城。

拓跋焘恼羞成怒,在经过雍城的时候,诛杀了很多给盖吴通风报信的普通百姓和胡族人。

用这种残忍的手法对待百姓,只会激起更加强烈的反抗。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弹得越猛!

拓跋焘下令让乙拔进攻杏城,彻底铲掉盖吴这个大隐患。

乙拔率领数万人奔赴杏城,一举将盖吴的起义部队击溃。

在面对大兵压境的同时,盖吴也在思量着后路。

他派人送信到南朝,找刘宋的皇帝刘义隆求援,同时还表明了自己愿意向刘宋称臣的决心。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宋文帝刘义隆听闻有人在魏国闹事,那自然是最高兴了,所以他当即决定下诏,让盖吴都督关中,陇西等地区的所有军务,同时加封盖吴为雍州刺史兼北地公。

同时还调派雍州,梁州二州的兵马屯兵在魏国和宋国的边境交接,伺机而动,美其名曰给盖吴声援!!!

这种手段看起来好像有点像哄小孩,但是当时对于盖吴来说,却是有非常大的鼓励作用。

宋文帝刘义隆还专门刻了一百二十一颗大印送给盖吴,以显示他管辖这些地区的合法

性。

且不管刘义隆是否真心想帮盖吴,但就这架势,也能看出刘义隆志不在偏安的志向。

在得到了南朝的支持之后,盖吴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