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除了“一狼三虎”的考验之外,朝廷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甲辰)北魏朝廷调派临淮王元彧担任北讨都督,全权负责对付破六韩拔陵的起义部队。
元彧,字文若,太武帝拓跋焘四儿子临淮宣王拓跋谭的后代,虽然是皇族,但是在年少的时候就显露出自己的才华,同时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历史上名字带彧的人少之又少,最出名的就是三国时期曹操麾下谋士荀彧,有意思的是,元彧的字和荀彧的字都叫文若。
当然,这是因为元彧仰慕荀彧,经常把自己比作荀彧,所以,不仅名字要抄荀彧,就连字也不落下。
得知朝廷派临淮王来征讨之后,攻打武川镇的卫可孤选择救援进攻怀朔的破六韩拔陵,一时之间,本来分散的起义力量,现在又重新聚集起来,把目光全都盯在怀朔镇上。
由于破六韩拔陵全数部队都来进攻怀朔,导致怀朔镇陷入了严重的“绝援”状态。
当时怀朔镇镇将杨钧苦苦与起义军僵持,期望能够等到临淮王前来增援,结果一直等不到,被逼的快走上绝路的杨钧决定冒险让贺拔胜突出重围前去给临淮王送信,希望临淮王能够尽快带兵赶来支援。
当接到突围任务后,贺拔胜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杨钧的请求,并且亲自挑选了十几个不怕死的士兵,组成了敢死队,打算趁着夜色伺机进行突围。
这是一场非常冒险的突围,但是勇敢的贺拔胜还是选择站了出来。
到了晚上的时候,贺拔胜整装马匹,减轻行囊,开始偷偷带着十几名敢死队士兵进行突围。
靠着惯性冲击力的奋杀,贺拔胜带着十几名士兵成功突出了包围圈,然后直奔临淮王大军驻地——云中。
可是,破六韩拔陵的部队有怎么会轻易的选择放过他们呢?所以在他们突围出去之后,起义军迅速调整方向,开始追击贺拔胜等人。
已经疾驰出一段距离的贺拔胜回头发现起义军依旧紧逼不舍,当即仰天大吼一声。
“我!贺拔破胡也!!!”
此时的桥段颇有点像三国演义中“我乃常山赵子龙”的感觉,不过相比于小说来说,史实中出现这样的桥段,反而更加震撼。
当破六韩拔陵的起义部队听到这个名字之后,被吓得当即勒马停住,不敢再继续追击,就这样,贺拔胜等十几名敢死队员逃过一劫,直奔云中而去···
当贺拔胜等人托着疲惫的战马跑到云中的时候,贺拔胜走不赶脚的立马找到了临淮王元彧,并且还说了一番急切又很重要的话。
“如今怀朔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眼看着就要被起义军打下来了,大王却一直驻足不前,难道是想等老天收拾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不成?如果怀朔要是沦陷的话,那武川也得跟着玩
儿完,到时候这两个军镇要是都沦陷了,就算你是再世张良,转生陈平,照样也不能挽救!”
临淮王被贺拔胜这么一说后,当即拍板决定进兵!
在等到了临淮王的承诺后,贺拔胜带着十几名敢死队决定重返怀朔镇。
很多人可能觉得贺拔胜带着十几个人突围出来,纯属是运气,那接下来贺拔胜将会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能力!
贺拔胜带着十几名敢死队员重新杀回包围圈,冲入怀朔镇报信!
不得不说,贺拔胜简直就是北魏时期的赵子龙,虽然没有七进七出的壮举,但是同样勇猛无敌!
得知临淮王出兵的消息后,镇将杨钧松了一口气,终于能够打起精神继续和起义军抗衡了。
由于怀朔镇和武川镇相邻,两镇如果互存,则彼此可以依靠,如果怀朔沦陷就意味着武川也会不保,所以,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杨钧想要派贺拔胜前去武川打听一下情报,看看武川是否沦陷。
结果贺拔胜赶到武川调查的时候,武川早就已经被破六韩拔陵的部队打下来了,没办法,贺拔胜只好赶紧赶回怀朔,去向杨钧报告这个紧急的情况。
可让贺拔胜想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走的这几天里,怀朔镇也快撑不住了。
临淮王的部队迟迟赶不来,城中粮草已尽,贺拔胜决定要和怀朔共存亡!
他当即潜回怀朔镇,联合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们一起拼死抵抗,守卫怀朔,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破六韩拔陵的大将卫可孤俘虏。
卫可孤很欣赏贺拔父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