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甲辰),这是一个改变北魏国运的关键年份。
之所以说他很关键,就是因为这一年的起义实在太过于频繁,甚至频繁让北魏政府都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意思。
首先是京北六镇的沃野兴起了破六韩拔陵的起义,接着在关中的秦州又兴起了莫折大提的起义···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北魏的起义,几乎如洪水一般倾泻而出。
凉州发生的柔然人于菩提,赵天安起义;
肆州秀容郡兴起乞伏莫起义;
营州城崛起刘安定,就德兴起义,后刘安定被营州老百姓王恶儿所杀,就德兴跑路,王恶儿霸占营州城,自称燕王。
而北边的朔方,也发生了胡族叛乱,一度把夏州城困的只能靠吃死马肉度日;
还有位于山西的汾州稽胡也发生了叛乱···
这些还只是有没有身份背景,硬靠着武力造反的普通百姓,还不包括一些拥有着绝对权力和野心的阴谋家的蠢蠢欲动。如:萧宝寅,元法僧(此二人属于北魏末年的枭雄人物,会在枭雄英杰卷中各自有独立传记)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为了自己的私欲,有的则是为了复国,而绝大多数的还是为了生存!
当年四月,一场春雨悄无声息的光顾了高平镇,滋润了这里的万物生灵。
春雨滋润后的高平镇,复苏的不仅仅是城中的万物,也萌发了城中百姓的造反种子。
在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中,居住着绝大多数的其他民族,其中尤以敕勒族人最多。
敕勒族人平时深受皇恩洗礼,一直兢兢业业的替北魏保着一方太平,可以说绝对算的是上合格的北魏良民。
但外人终究还是外人,虽然北魏有怀柔的民族政策,可是,以夷制夷还是北魏的根本,所以,老实的敕勒人,并不受北魏政府的待见。
既然不受待见,那还服从它干什么?
当地有一个大的敕勒族部落,里面的绝大多数敕勒人对北魏都是比较推崇的,人们过的虽然苦,但起码还能接受这样的生活。
可一切,在北魏南迁之后,就变质了。
相比于南边繁荣富贵的生活,北边的老百姓过的就比较苦了,福利待遇年年缩减不说,还不准搬迁到南边去谋生,只能老老实实的跟在鲜卑贵族屁股后面打杂。
活不少干,钱不多挣,这就是敕勒族的现状。
当破六韩拔陵在沃野镇的起义以风暴般的速度席卷北魏的时候,这帮受尽压迫的敕勒人似乎觉得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
舍得一身剐,一定要将皇帝拉下马!反了他娘的!
最先吹响起义号角的是一个叫赫连恩的人,也是高平镇第一个公开宣布造反的
匈奴人。【@!www. ~¥免费阅读】
匈奴人天性就好捣乱,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自然也不会选择闲着。
赫连恩起义之后,深
知势力单薄,便决定拉当地敕勒族部落来进行联盟。
为了表示诚意,赫连恩推举这个部落的酋长担任造反部队的首领。
这个人名叫胡琛。
起初胡琛对于造反,内心是比较拒绝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并不想为了一时之快而断送身家性命。
但赫连恩却骂了胡琛一句。
“你难道就想一辈子给北魏当看门狗吗?”
你瞧瞧这话,说的有多难听,按理说,换一般人早就上去饱以老拳了。可胡琛没有这么做。
他终究还是不敢。
“当狗就当狗吧,狗有什么不好,有的吃,有的喝,总好过造反。”
赫连恩见胡琛不为所动,当即抛下一句话。
“你别后悔!”
说完,扬长而去。
胡琛本以为赫连恩已经对自己死心,却不料几天之后,胡琛再也坐不住了。
赫连恩组织人马在高平镇造反,而且打着的却是胡琛的旗号。
“既然你不想上贼船,那我就只能把你拖下水!”
眼看着高平镇到处打着自己的旗号,胡琛非常害怕,当即派人找赫连恩来谈判,并且答应了赫连恩所有的请求。
赫连恩见胡琛成功被自己拖下水,便决定封胡琛为高平王,所部人马均受胡琛节度。
此时的胡琛想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