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万宝当时坐镇熊州,听闻李密复叛,这才明白了朝廷为什么要他加强防守,原来,这是要给他送一个升职加薪的大礼包啊。
面对叛逃的李密,史万宝对自己的行军总管盛彦师说道。
“李密,本来就是一个骁勇的叛贼,更兼有王伯当这样的能人辅助,虽然势力大不如前,但如今再度反叛,不可小觑也。”
盛彦师听完之后,自信地笑道。
“明公无需多虑,只需给我一支千人兵马,必将李密首级枭于城下。”
史万宝听后,大为震惊,这盛彦师没有疯掉吧,自己这个坐镇熊州的大将都不敢口出这种狂言,盛彦师这是哪里来的自信,敢这样肯定的回答。
于是,史万宝便带着疑惑,询问盛彦师道。
“不知公有何良策,可破密贼?”
没想到接下来盛彦师直接甩给史万宝一句话。
“兵者,诡道也,不可多言,言多必失。”
摆明了就是告诉你史万宝,想要知道我的计划,不好意思,我不
告诉你。自己猜吧!
史万宝听完之后,多少有点失落,这欲求不能的状态最让人难受,可是既然盛彦师都说出这种豪言壮志来了,那不妨放马一试吧。
盛彦师没有多做解释,直接带着千人部队直奔熊耳山(西起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东北到河南洛阳市伊川县,是黄河和长江的重要分界线)南麓而去,把守住了山道。并且在山谷高处架起弓弩隐藏,刀楯也埋伏在溪谷河流之处,看样子,想要打一个伏击战。
他下令,等到李密等人渡过溪水一半的时候,再行偷袭。
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李密他的目标是去洛州,也不走这里啊,在这里设伏,到底是几个意思?
盛彦师听后,笑着说道:“李密此人诡计多端,狡猾多疑,他故意放出消息说要走洛州去和张善相汇合,实则必然不会这样走,其实我在这里设伏,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敢肯定李密就一定会走这里,只不过是赌运气罢了,倘若他真走熊耳山南麓,到时候我军准备不及,必然放跑此贼,到时候悔之晚矣。”
这些人听完盛彦师的回答,一阵失望,敢情盛彦师也是在撞大运啊!可既然史万宝派他出来领军,那人家怎么安排就怎么听就行了。
众人在熊耳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之路,这个场景就有点像成语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
虽然很傻,但是总有概率能让他碰到。
而李密在渡过陕州之后,发现朝廷没有任何的动静,于是便开始放开了胆子,决定冒险一把。
走熊耳山!!!
不枉费盛彦师苦苦的等待,李密真的上钩了!
李密当然也知道走山谷的危险,但是越是危险的地方,对他来说就越是安全。
可实际上,越是危险的地方,越要命,不然怎么叫危险的地方呢。
当李密进入熊耳山山谷的时候,盛彦师命令万箭齐发,埋伏的部队一起杀出,前前后后把李密出谷的道路彻底断绝。
惊慌失措的李密这下子是彻底没辙了,在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呼号之下,被盛彦师所部伏兵斩杀在熊耳山,年仅三十七岁。而一直忠心追随他的王伯当也在这场乱战中身死。
一代草莽英雄李密,宣布下线!
没有辉煌的结尾,只有无情的历史,为了心中壮志,不惜以身犯险,孤身博天下,李密是真英雄,但迷信图谶,忘恩负义,李密又是真小人,不知道该用何种语言来肯定的评价一个人。
或许,从来评价一个人都不能用肯定的语气和词语去描述,因为每个人都是多面的。
当李密的首级送往长安的时候,李渊和群臣是高兴的,他们庆幸少了一个对手,但对于旧将徐世勣来说,则是损失了一个朋友。
徐世勣在看着李密的首级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是悲痛,是怨恨,还是无奈,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情绪驱使着他面北而跪,放声号哭。
虽身仕大唐,但毕竟旧主罹难,身为臣子,也要为他尽最后一份忠。
徐世勣表奏李渊,要求厚葬李密,并且要葬在自己镇守的黎阳,自己还要亲自为其入殓,并且以君臣之礼为其发丧。
出殡之日,三军缟素,嚎哭之声不绝于路,更有甚者,嚎哭到咳血的地步,足见李密生前还是很得人心的。
更有甚者,听闻李密罹难,决心要为其复仇。
李密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