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看薛举现在风头正盛,并不打算要和他硬碰硬,只是选择依靠深沟高垒,闭门不出。
薛举一看李世民不敢和自己打,气势开始变得越发的嚣张,一次次的挑战李世民的底线。
作为李渊的王牌,李世民此刻选择避战,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李世民在来的路上得了打摆子(疟疾),直冒热汗,而且浑身发冷,行动变得非常不便。
疟疾是一种由蚊虫叮咬引发的寄生虫病,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种危险性非常高的病,身体好的人或许挺一挺也能治好,身体弱的可能撑不了几天就呜呼哀哉了,直到17世纪末期,金鸡纳霜(奎宁)传入中国,疟疾才有了治愈的方法,但金鸡纳霜同样有非常大的毒性和副作用,就算是治好了疟疾,也会给患者留下别的副作用。
李世民倒下了,行军指挥的任务只能是交给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来做,并且还嘱咐他们,
薛举此次进犯,粮食必然准备不够,只要闭门不出,时间一长,薛举自然退兵,等到他的病好了,再反攻不迟。
李世民的计策确实高明,但是架不住手下的人不听他的。
在嘱咐完之后,殷开山离开李世民的大帐,和刘文静私下偷悄悄的说道。
“秦王之所以出此言,想必是担心明公不能办成此事,故而才这样说,况且秦王现今疟疾染身,逆寇薛举必是欺我帐中无人,故意以武力炫耀,不知明公同意我的说法不?”
刘文静听了殷开山的话,如茅塞顿开,当即说道。
“殷公言之有理,小小逆寇,居然敢藐视我大唐,必叫他有来无回。
”
两个人嘀咕完之后,便开始打起了他们自己的小九九,刘文静率军到达高墌西南面,并且依仗自己人马众多,故而没有设立防备力量。
刘文静认为,自己的人马胜过薛举数倍,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这就是典型的头顶上长眼睛—目中无人!
可是他低估薛举这个人了,你能看不起薛举,但是不能看不起他的智商。
薛举当然知道刘文静这是唱的哪一出戏,因此,并没有打算要直接正面进攻高墌西南面,而是绕道到后方,给了刘文静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七月初九,薛举率军赶到浅水原(位于今陕西咸阳市长武县东北浅水村),与李世民麾下的八大总管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由于薛举搞得是突然的袭击,导致这八位来不及做任何战前的准备,因此,很快便被薛举击溃了。
这一场仗,输的实在叫个惨,八大总管率领的人马损失了十分之六,惨到差点都没脸去见李世民了。
当然,薛举这边的损失也特别惨重,不光人马损失严重,而且麾下大将宗罗睺,李安远,刘弘基也全都战死。
惨痛的代价换来的是李世民的妥协,在薛举高涨的战斗情绪影响下,李世民考虑到身体的状况,选择率兵返回长安,再图后计。
李世民这一走,薛举就更加放肆了,他高调的率军占领了高墌,并且还下令把唐军的尸体堆积起来,做成京观(古代打仗为了炫耀功绩,将敌人的尸首堆积成高冢)。
这一仗,李世民虽然没有参战,但是却是他败了。
失败的阴云并没有很快散去,反而还引发了很多的连锁反应,甚至有些人还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比如说:刘文静。
此战的损失完全是刘文静轻敌大意所致,因此,李渊直接选择把刘文静开除。
反观薛举这边,在得胜之后,他并没有停
下攻伐的脚步,反而是在入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戊寅)八月份,薛举做了一个决定。
进攻宁州(位于今甘肃庆阳市宁县)!
而且这次是派自己的儿子薛仁杲前去攻打,可是在宁州城外却遭到了当地刺史胡演的顽强抵抗,没有办法,薛仁杲只好带兵返回。
宁州之战受挫后,薛举有点失落,可就在这时,他的大臣郝瑗却给了他一个足以让她提起精神的建议。
进攻长安!
理由是之前在高墌挫败了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实际上压根没有李世民啥事),唐军现在的士气比较低落,如果乘胜进攻长安的话,关中必然会闹得鸡犬不宁,到时候,拿下长安就可以在关中立足,号令天下了。
这个建议确实是很不错,薛举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