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戴招讨使当时可是带着三万多人从淮河过来的,叛军也是有点忌惮他这风风火火的势头,于是便选择放弃镇守淮河南岸。
这帮人的撤退算是比较明智的,因为戴招讨使得目标并不是泗州,而是淮口。
他认为,打通淮口,可以恢复朝廷的漕运,继而才可以有效的展开兵力和补给的输送,所以,淮口就成为了戴可师势在必得的目标。
随后,戴可师率领军队包围了叛军人数较少的都梁城,准备先拿下这里再说。
城中的叛军也是有点慌,赶忙站上城头和戴招讨使谈判。
谈判的过程很顺利,叛军表示愿意投降,希望戴招讨使能够放他们一条生路。戴可师当场便同意了,随后,为了表示诚意,戴可师还带着人马后退了五里地。
这种退避三舍的精神,虽然显得比较君子,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戴招讨使是个君子人物,可叛军却似乎不太君子。
本来说好要投降的,结果这帮叛军趁着夜色的掩护,全都跑了,等到第二天戴可师带着人马前来受降,却发现都梁城的大门居然敞开着,而城头上的人早就已经跑的没影没踪了。
戴招讨使算是见识到什么叫绝对优势带来的绝对压力,虽然是没有浪费一兵一卒,但是戴招讨使还是很高兴的。
可事实证明,人不能太得意,否则要有大麻烦。
兵不血刃进了城的戴招讨使以为叛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惧怕自己这三万兵众,所以,干脆也不打算在城里设立防备,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一小撮士兵在城头站岗,而他本人却在都梁城里睡起了大觉。
三万人守这么一个小地方,自然是不成问题,可问题来了,要是碰上特殊情况该怎么办?
这里所说的特殊情况指的是因为自然因素导致的天气变化,这些条件也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
不巧的是,戴招讨使刚进都梁城的第二天,就起了大雾,而且是三十米之外不分男女,五十米之内人畜难辨。
这种自然现象,戴招讨使打仗多年,自然也不是少见,他敏锐的直觉告诉他,像这种恶劣天气,敌人恐怕连路都找不到,更别说来偷袭了,所以,干脆连城头上的守军也放了他们假。
都梁此刻的守备几乎形同虚设。
可无数鲜活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越是你觉得正确的事情,就越是不靠谱。
此刻,正有一支万人军队从一条无人知晓的路上赶来,带头的领导是濠州刘行及的手下王弘立。
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如官兵,但是这里的地形他们可比官军熟悉,官军知道的路他们知道,官军不知道的路他们也知道。
这就是出门在外不方
便的地方。
戴招讨使并没有考虑到叛军会在这种天气出门,而且是从小路赶来,当他发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迟了。
王弘立带的万人部队直接趁着大雾掩护,杀入城中,城中的官军还不了解情况,就已经乱作一团。他们甚至连整队的时间都来不及,就已经被斩杀在朦胧的雾色之下。
机灵的,趁着雾色跑了出来,但是由于大雾太厚,他们根本看不见前方的道路,很多官军只顾逃跑,却不想一路跑进了淮河之中喂了鱼。
此战,由于戴可师的轻敌,导致三万多官军几乎全部损失殆尽,他本人也战死在这场不合时宜的大雾之中。
要说戴可师死的冤不冤,我觉得一点都不冤,毕竟一个合格的将领,起码的职业操守就是守城,连这点防备心都做不到,还怎么跟这帮狡猾的叛军斗勇斗狠?
朝廷派出来的三路人马如今已经干掉了一路,这个消息对于现在出于窘境之中的庞勋来说,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此战不光是重挫了朝廷的锐气,而且还缴获了大量的车马物资,可谓是收获颇丰。
另外,戴招讨使的脑袋也成为了此战的战利品,被送到了庞勋这里来。
看着戴可师的人头,庞勋暗暗笑道。
“朝廷的兵马这不也被我打败了嘛,这天底下没有人能够打败我,老子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
要说这种狂的没边的话,庞勋说的也确实不过分,各道兵马来了多少了,都没有能够活着离开泗州,如今连朝廷的人马也被他打趴下了,这狂的还是有点资本的。
可既然想要让人知道他是天下无敌的人,光靠打仗也不行,必要的时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