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东北面情况也相当乐观。
西北面被困,庞勋的人马只能进犯徐州东北面的海州,可是当他们到了海州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可疑的情况。
在很多重要的桥梁附近,居然没有阻拦的官军,简直是活见鬼了。
可是庞勋的人马也顾不上考虑那么多,只是一股脑儿的都往前冲,结果等到他们走上桥面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上当了。
要说这帮海州的官军也是够聪明的,他们知道庞勋的人马多,单凭一座小桥堵截他们,怕是胜算不大,索性,他们想了个更绝的办法。
俗话说过河拆桥是一种比较卑鄙的手段,但是在海州这帮守军看来,过河拆桥还算是比较厚道的,因为他们接下来要做的比过河拆桥还要不地道。
拆桥拆一半!
如果说过河拆桥算是让敌人绝望的一种战术手法,那拆桥拆一半绝对算得上是一种先给你希望,再让你彻底绝望的一
种缺德办法。
庞勋的人马着急进攻海州,根本无暇顾及桥面是否豆腐渣工程,只顾着往前冲,结果因为冲上去的人马太多,桥面又因为做了手脚,所以很多人马纷纷掉入了河里,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冲走。
当然,光是让他们掉下去你以为就完事了吗?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桥面的两边还埋伏了士兵,毕竟桥面宽度有限,掉下去的也就个把人,不可能大批都掉下去,所以对于那些过了桥但是乱了阵脚的叛军,这帮在暗地里埋伏的人便有了可发挥的余地。
在论干缺德事这方面,显然朝廷的官军更胜庞勋叛军一筹。
进攻海州的人马算是乱了阵脚,根本都找不到敌人在哪儿,只是跟瞎猫一样,满世界乱打一气。
就在海州的人马乱作一团的时候,马举率领的淮南和浙东浙西部队成功抵达战场,赶上了收拾残局和打扫战场的时间,全歼了进攻海州的庞勋叛军。
海州之战,庞勋损失了数千人,不可谓不惨。
陆上的输了,那就走水路,庞勋在水上依旧有很强大的水师部队。
而当时去淮南和镇海求援的辛谠,此刻正带着浙西借来的人马准备要打楚州这里经过。
在出发之前,辛谠找到了浙西的敕使张存诚,希望他能够准备一些船只。
张存诚倒是一口答应了,但问题是有部分浙西的士兵却又不想去了。
原因很简单,。淮河的漕运被庞勋把控着,就他们现在这三瓜俩枣去,怕是只有送死的份儿。所以他们坚决不想去。
辛谠一看大家都不够积极,于是便说道。
“攻打楚州,我当先锋,如果打赢了,你们在后面往上冲,如果输了,我去送死,你们大可退回来便是。”
辛判官这种光脚不怕穿鞋的精神,并没有能够打动士兵们,反而更让他们觉得这完全就是去送死。
辛谠算是没辙了,于是乎,他只能是挑选了一批不怕死的士兵,组成了敢死队,然后驾驶者装有粮食的三艘粮船和作战用的一艘舰船,乘风逆流而上。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因为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当时辛谠没有选择退却,似乎他的使命就是为了冲锋陷阵,就是为了带给人们希望。
淮河之上,铁锁横江,前路艰辛,归途渺茫。从铁锁横江的水寨冲出来,已经不容易,如今又得在严密的坚守之下再冲过去,更是难上加难。
辛谠逆流而上,义无反顾,沿途遭到了来自叛军的亲密问候。成千上万支的箭矢把辛谠的主力战舰差点射成了筛子,但他还是坚挺的指挥着敢死队员们把船冲到了淮河铁锁之下。
靠近了铁锁,辛谠就离希望更进了一步,而在泗州城上的杜慆众人也发现了归来的辛谠,纷纷在城上为辛谠助威呐喊。
辛谠眼疾手快,命令部分士卒砍断铁锁,而他这剩下的士兵迎击赶来的叛军,并最终将叛军击退,成功让装有粮食的战船运回了泗州城。
当杜慆率领泗州守城的将佐前来迎接辛谠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蓬头垢面,满身是伤的辛谠,杜慆当即率领将佐一齐跪倒在辛谠面前,哭诉着叩谢辛谠的救命之恩。
此刻这一跪,跪的是一个为了老百姓出生入死,不惜生命的英雄,同时跪的是一诺千金,不负誓言的承诺。
辛谠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赶忙上前扶起杜慆,并语重心长告诉他,现在还不是该喜极而泣的时候。
因为接下来接应浙西的援军部队和粮食运输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