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郑畋,字台文,荥阳郑氏名人。唐朝后期著名宰相。
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身为同平章事的郑畋居然想告老还乡,皇帝自然是不答应的。
皇帝想要郑畋分析分析局势,出出主意,看看派谁去比较合适。
“陛下,自打宋威沂州大捷以来,朝廷鲜有胜绩,逆贼王仙芝更是愈发猖狂,况且宋威诓骗陛下王仙芝已死,已经失信于统领的诸道兵马,如今他畏缩在亳州,丝毫没有要讨逆的意思,曾元裕更是如此,假如让王仙芝的人马攻克了扬州,那么江南属地的财富将尽归叛贼所有,几番战报看来,只有崔安潜的态度还算比较端正,不如让崔安潜担任行营都统代替宋威,豆卢掾担任招讨使,张自勉担任副使替代曾元裕,如此一来,或可平定叛贼。”
郑畋的分析确实不无道理,宋威和曾元裕虽然打着剿匪的名号在外面也打了点胜仗,但却丝毫没有建树,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郑畋实在是看不下去,所以便推荐了这几个人前去。
当然,他还向朝廷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是名门之后,是当年平定四镇叛乱的功臣李晟的孙子。
此人也叫李晟。(孙子居然和爷爷起一样的名字,当爹的叫起来一定很尴尬)
郑畋推荐这个人的目的是因为这个人比较守规矩,而且也有两把刷子,再加上他是名门之后,自然不是酒囊饭袋。
唐僖宗听了之后,采纳了郑畋的建议。
可这次,唐僖宗学会了,光是派一些藩镇的大臣去剿匪,保不齐有消极怠工的情况,所以,在招讨副使这个职位上,他又派去了一个人担任。
这个人就是宦官杨复光。派他去的目的主要就是负责向朝廷汇报剿匪的工作,就其本质任务来说,主要还是以打小报告为主。
杨复光对于皇帝来说,是比较敬业的,他在出发到了前线之后,立马把当前的对战形势汇报了回来。
“陛下,王仙芝大将尚君长之弟尚让率军屯兵嵖岈山,官军现在退守到邓州防御。”
唐僖宗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放心了,因为一切行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官军虽然行动迅速,但是却快不过王仙芝,此刻的王仙芝已经带着主力部队奔赴到了蕲州。
说来也比较有意思,蕲州的刺史裴渥算是和王铎也有一点交情,当年他参加科举的时候,就是王铎录取的他,而王仙芝也了解这个情况。
就在王仙芝准备要攻打蕲州的时候,有个人站出来说话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汝州被抓的王铎的弟弟王镣。
王镣劝说王仙芝,自己的哥哥对裴渥有知遇之恩,如果自己去劝说他,定然能够平安【¥#www. …@免费阅读】
进入蕲州城。
王仙芝相信了王镣的话,立马让他写信给裴渥。
裴渥在接到了王镣的信件之后,念在王铎的情面上,和王仙芝约定好了时间,准备迎接王仙芝进城。
与此同时,在回信中,裴渥再三表示,只要王仙芝愿意归顺朝廷,他愿意做担保人,亲自为王仙芝求官。
裴渥是个很讲信用的人,前脚刚写完回信,后脚就把替王仙芝求官的奏章写好送往了朝廷。
这封奏章一送到朝廷,犹如重磅炸弹,朝廷算是炸了锅了,纷纷吵作一团。朝中的各位宰相都不同意这个请求,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有人觉得庞勋当年的起义不也没折腾多久就被平定了吗?王仙芝算个什么东西,他能厉害过庞勋?凭什么要给他官做?
还有的人则认为,王仙芝贼性不改,就算是封了官,肯定也不会老实,留着他始终是后患,应当尽早除掉。
可这个时候,宰相王铎却站出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觉得,能兵不血刃让王仙芝投降,总好过耗费兵力和军需要强的多,所以他坚持一定要封王仙芝担任官职。
这是个奇怪的事情,按理来说,王铎的兄弟被王仙芝抓了,王铎应该是对王仙芝恨之入骨的,可为什么还要帮他说话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王铎这一招叫以退为进,用官职牵制王仙芝,日后在收拾他。
唐僖宗眼看王铎如此坚决,本来他也想招降王仙芝,于是便同意了这个请求。
王仙芝在看到裴渥的回信之后,大喜,于是便按照约定的时间与裴渥会面。
约定的时间到来,裴渥大开蕲州城门,摆下了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