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史书记载黄巢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口才也不错,如果是参加口试考试的话,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可现实是残酷的,黄巢第一次参加考试就名落孙山。
但黄巢丝毫不气馁,于是便又参加了第二次考试,结果还是和第一次一样,没有考上。
黄巢心想,这一定是上天在考验自己,所以,他决定第三次参加考试···
和前两次一样,第三次还是没有考上。
黄巢彻底绝望了,他实在想不通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自己写的不够好?还是口试不够过关?
关于黄巢到底为什么落榜,在明代的小说《残唐五代演义》中有着这样的描写。
小说中写的是,黄巢当年参加的是武举考试,而且还考上了武状元,结果唐僖宗召见黄巢,结果黄巢一看黄巢的容貌,唐僖宗差点心脏病犯了。
“身长一丈,膀阔三停,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
这样的容貌就算不是钟馗,也是夜叉类型的,实在是太吓人。也难怪唐僖宗会被吓的不敢录用黄巢。
而黄巢也正是因为唐僖宗以貌取人,彻底对朝廷失望,最后造反。
首先我要根正一下小说之中的错误,黄巢是在乾符二年起义造反的,而此刻的唐僖宗刚当上皇帝还没有两年,就算是乾符元年参加科举没考上,第二年宣布起义,这个准备过程也确实有点太短,黄巢是不太可能准备过来的。
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当做正史来看,关于黄巢落榜到底是不是因为他长得吓人,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关于以貌取人这一点,史书中还真有相关的记录。
根据《唐会要》的记载,考试录取的人必须要符合四个标准。第一个叫做身,主要是看这个人长得是不是健全,有没有明显的身体缺陷,歪嘴斜眼的肯定是不会录取的,只有体貌丰伟的人才有录取的资格。
第二个叫做言,也就是看这个人的文章写得是不是合理,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语句不通顺,如果条件符合,就能通过。
第三个叫书,这里的书指的不是看的书,也不是指知道多少知识,而是指写得字是否正楷,当代的楷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除三国南北朝以来最辉煌的时期,楷书基本上是考试的官方用字,如果写得不够规范,肯定也是过不了关的。
第四个叫判,主要是根据考生文理科的特长来进行判断,看看他是文采好,适合做文官,还是理科好,适合去工部,大理寺等地方干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事情。
总体来说,唐代录取考生的标准要依托这几个条件,而综上所述,后面三个条件很有可能黄巢是比较符
合的,但第一个条件应该是他落榜的重要原因。
当然,黄巢落榜绝对并不是单纯的长得丑这一点,唐代历史上,面貌长得奇怪的后来当了宰相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卢杞,史书记载他长得特别的丑,还是个蓝脸,着实和恶鬼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综上说来,黄巢因为长得丑没有考上,这个纯属是无稽之谈,而促使他落榜的原因或许是当时社会的风气以及他本人的出身。
唐代考试虽然比较健全,但是还没有健全到绝对公正,公平的地步,由于考生的试卷基本上都不会糊名,所以考官都可以清楚看到每个考生的名字,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包庇!
和阅卷官关系好的,掏了钱走了后门的,阅卷官必然会从重点把他的文章拿出来放进录取的名单里面,而没钱走后门的考生,只能是听天由命,期望老天开眼了。
这有可能是黄巢落榜的一个原因,但绝对算不上真正的原因,按照黄巢家的财富来说,贿赂个京城的阅卷官应该还是能够掏得起这个钱的,可黄巢还是落榜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想应该是—没有关系。
所谓没有关系,指的就是后门,后台,黄巢家里虽然有钱,但是毕竟是做买卖的,而且还是见不得人的那种,朝廷都巴不得找他家麻烦呢,又怎么可能会接受他的贿赂呢?
所以,黄巢贿赂考官和阅卷官这个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关于黄巢本人的出身,这个是决定黄巢落榜的最重要的原因。
刚才我说了,唐代考核录取考生的条件里面就有以貌取人这一项,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对考生的户籍,家庭情况,年龄,有无犯罪前科,是否属于流放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