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杀了一个喜欢说实话的小人物,实在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儿。
可毕竟人家说的都是实话,虽然难听了点,但总比每天忽悠自己,搞欺上瞒下要强得多,因此,杀了候昌业之后,唐僖宗也是觉得有点理亏,于是乎,唐僖宗召见宦官刘季远,要求他对外解释一下候昌业的死因。
身为内养的刘季远,随即便传达唐僖宗的口头谕旨,对外说明了候昌业的死因。
“候昌业出身寒门,虽然是一股清流,但是不知礼节,说话不知检点,恶意诽谤皇帝,如此恶劣行径,实在是该杀。”
朝廷的众位大臣在看到这封谕旨之后,都纷纷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候昌业冒犯皇上,确实该死,有的则说候昌业是说实话的大英雄,这种人应该树碑立传,盖庙祭祀。
但不管朝廷中的声音怎么说,唐僖宗还是依然故我,该干嘛干嘛。
皇帝既然不管事,那宰相就得管。卢携当时极力推荐高骈担任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几乎是天天上奏,搞得皇帝最后也只能是答应了他这个请求。
卢携如此抬举高骈,那主要还是因为高骈在外面确实是立过不少的功劳,而高骈之所以能够屡次立功,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手下有个张璘这样的猛人。
自打高骈讨伐黄巢以来,一直出力的全都是张璘,几乎每次和黄巢交手的战役中,张璘总是能够获胜,算是高骈的得力干将。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卢携之所以推荐高骈,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王铎办事不利,朝廷无人可用所致。
上台之后的高骈开始了搞大动作,他先是给书写檄文,然后传遍天下,此外,他还大搞招募工作,扩充军队,前前后后一共招募到了七万多人,着实让朝廷对他是刮目相看。
招募工作完成以后,高骈下令让张璘跨江而过,前去攻打黄巢所部人马。
张璘不亏是猛人,在跨过长江之后,重创了黄巢所部大将王重霸的人马,逼的王重霸投降了高骈。
此后的数场战斗,张璘一直高歌猛进,又招降了黄巢的别将常宏,同时还招降了数万人,可谓是风头无二。
黄巢被张璘打的只好退守到饶州,张璘则乘势围困了饶州,逼的黄巢只能一退再退。
朝廷几乎每天都有江淮地区传回来的捷报,不是今天收复那座城池,就是明天光复那个州县,反正是时时好消息,天天奏凯歌。
朝中的大臣整天脸上洋溢着笑容,人人见面都要道贺,仿佛跟过年过节一般。
当然,捷报确实是有的,但是不是每天都有,很多传回来的捷报都有虚报的成分在里头,有的人是为了讨赏,有的则是为了求官,反正没有一个人是想实实在在
办事情。
为了能够加快讨伐黄巢的进度,朝廷又加派诸葛爽担任了北面行营副招讨,加入到讨逆的工作中去。
诸葛爽,青州博昌人。
说起诸葛爽的人生经历,那也确实是有点搞笑。原先在衙门里当小吏,挣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县尉,被痛打了一顿板子,搞得诸葛爽十分的不爽,一怒之下,索性辞官不干了。
颇有点傲气的诸葛老兄,在辞官之后,开始了自己的个人创业。而他创业的方式也比较特别。
要饭。
要饭是个技术活,不仅要看顾客的脸色,还要提防同行来抢生意,可以说难度极大。
可以肯定的是,在要饭的那几年中,诸葛爽老兄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但不好过的日子终究还是过去了,诸葛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的庞勋起义闹得特别的凶,诸葛爽便加入了造反起义军,跟着闹事。后来没闹成,便带着自己组织起来的人马投降了朝廷,朝廷为了表彰诸葛爽的行为,封他当了汝州防御使。
如今朝廷再度把他提拔到了北面行营招讨副使这个职位上,意图也很明显,就是想要让他保卫京师长安。
诸葛爽接到命令之后,还没有起身呢,就又接到了第二道圣旨。
这次,朝廷又把他提升为了振武节度使,负责京师周边州县的安全。
刚提拔完诸葛爽,荆南那边又出乱子了,而事情的起因是竟然是因为砍树造成的。
当时宋浩刚刚接任荆南节度使,想要整顿一下风气。恰巧有一天他出街巡视,结果在街上看到了有士兵在私自砍伐街边的槐树和柳树,于是出于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