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跑到了河中,这才算是逃出了虎口。
逃到河中的王徽也没有闲着,在修整了几天之后,立马写了奏章派人送到成都,告诉了唐僖宗黄巢的情况,并且还表达了自己没有叛变的决心。唐僖宗当然很待见这种忠臣的行为,为了表彰这位老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可贵精神,当即加封其为兵部尚书,也算是没白跑一趟。
看着这么多的朝廷大臣忙里忙外,唐僖宗心里十分的欣慰,而如今在成都,自己也过得十分地逍遥快活。
此行来到成都的人中,光南衙北司的人就多达两百多,而且听说皇帝来到蜀中成都,各道藩镇和蛮族领袖酋长纷纷进贡,一时之间,成都成为了新的朝贡的地点。
唐僖宗毕竟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皇帝,在对于钱的态度上,一直都是有多少给多少,从来都不是小气的人,只要是伺候自己舒服或者是自己高兴,他都会赏赐钱物,上到藩镇节度使大臣,下到扫大街的人,
只要自己愿意,想给谁给谁,想给多少给多少,实在是豪爽的很。
当然,来成都的目的是为了避难,可不是来游山玩水,公费旅游的,该干活还是要干活的,唐僖宗很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
可是由于当初从金光门跑的时候,没有通知其他的百官随行,这就间接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圣旨没有人写!
皇帝虽然也是有文化的人,也会动笔写字,但是写圣旨和诏令这种事情,毕竟是中书省的官员该干的事,自己只是负责拿主意的,要是自己亲自动手写的话,那一天不知道要写多少,就算自己写作能力出众,也难保不会有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等问题出现。
所以,对于这种工作,还需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干。
这种招聘工作基本上是不会公开的,知情的也就皇帝身边的人,所以有些官员就开始准备要竞聘这个岗位了。
毕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升职机会,就此可以进入中书省或者翰林院,如果不抓住的话,日后还不定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等到这个机会。而此刻,正好就有一个人想要竞争这个岗位。
这个人的名字叫乐朋龟,时任右拾遗。
乐朋龟是在咸通末年考上的进士,一直担任的就是右拾遗的职务,这个职务基本上品级不高,作用不大,捞油水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属于是白给的都不想要的官。
乐朋龟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混出个头,心中肯定是郁闷到家了,如今听说有这个机会,他决定放手一搏,试试运气。
虽然在朝廷里混的比较惨,但是这位乐老兄的人缘还是相当强的。
因为他和皇帝的干爹田令孜关系不错。
乐朋龟心里很清楚,想要争取这个位子的人实在是太多,自己的优势有不太明显,想要脱颖而出,那就得剑走偏锋,搞搞关系。
乐朋龟找到了田令孜,把自己的履历说了一通,又和田令孜寒暄了几句家常,然后就直奔主题,把自己的目的表露了出来。
田令孜最后居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在几天之后,就顺利把他提拔进了翰林院,当了翰林学士,这样快速的升职速度,如果不是掏了钱的缘故,那就肯定是乐朋龟马屁拍的好。
当然,我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当时能够快速得到官职的唯一途径就是给田令孜当走狗。
乐朋龟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甚至连宰相都得乖乖的给田令孜面子。
这其中就包括时任同平章事的张濬。
张濬,河间人,一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和大忽悠。
年轻的时候,张濬在十里八乡也是个出名人物,懂得多不说,而且还活的十分潇洒,
甚至于对自己才能过于自信,经常在朋友面前吹牛,久而久之,牛皮越吹越大,朋友越吹越少,后来干脆就没人愿意和他来往了。
混到这个份上,张濬应该是要检讨和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可这位老兄显然没有这样的觉悟。
后来参加乡贡考试的时候,由于阅卷老师实在是不太喜欢他的人品,因此就判了不及格。
得知考试结果的张濬是十分的愤怒,他觉得这里面有黑幕,是阅卷老师瞎眼,不识真材实料,唯独就是没有考虑是不是自己身上出的问题。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自我扩张型”心理,通俗来说,就是一句话。
老子天下第一!
(本章完)
电脑访问:www.95txt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