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手下的士兵心里没底,不想在这个鬼地方待着,可朱温却觉得这是个可以让自己翻身的机会,他决定要好好把宣武藩镇的情况处理一下。
也合该朱温发达,如今黄巢尚未平定,朝廷的那帮酒囊饭袋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除了从代北找来的李克用以外,也就朱温还能够指望的上了。因此,朝廷很快又在节度使的基础之上,加封黄巢为东北面都招讨使,算是把朱温彻底拉进了朝廷重点的工作部门中来。
除了朱温被重点启用,已经升任为同平章事的李克用此刻更是春风得意,朝廷随后为了嘉奖他,提拔他担任了河东节度使。
当时的李克用正打算从长安出发返回雁门,中途听闻这个消息,也是心中暗喜,终于河东之地,尽归己手。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职位他居然一直当到了唐朝灭亡都没有被换掉。
所谓人走茶凉,既然诏书已经下达让李克用前来担任,那郑从谠只好服从命令,前往蜀中谒见唐僖宗,听凭调遣。之前河东藩镇上的军民由于对李克用不太友好的态度,导致这个消息发布之后,人人自危,深怕李克用来接任之后会翻旧账,甚至有的人还担任他们死了之后,李克用会挖开他们的棺材,把之前的账算一遍。
李克用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枭雄人物,自然深知以为民大的道理,他并没有直接先去河东藩镇就任,而是先从东道抵达榆次,然后北上返回雁门,先去问候自己父亲,待一切交待完以后,他便启程前往晋阳就任。
在来河东之前,李克用特别命人写下榜文,安抚藩镇百姓,告诉他们自己不会因为之前的经历而刁难藩镇的百姓,希望他们该干嘛干嘛,不要有心理上的负担。
此榜文一出,百姓这才安下心来,河东也算是暂时消停了下来。
黄巢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一切似乎又回归了平静,长安光复,百官喜悦,皇帝可以回来了,大臣可以继续上班了,似乎接下来的故事,将会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但天有不测风云,本来讨贼已经取得成效,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却去世了。
这个人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杨复光。
黄巢被轰出长安之后,劳心劳力的杨复光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他一直以来强撑的身体也在胜利的这一刻土崩瓦解,在返回河中之后,杨复光便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
之前我也说过,评价一个人,不能从他的身份,地位,职业去考量,而是应该从全面和大体上去考量。杨复光虽然是一介阉宦,但却为人侠义,知恩必报,对上忠诚,对下慷慨,眼光更是田令孜这类的宦官无法企
及的,若是评选一批唐末能人的话,杨复光绝对可以排进前十。
因为他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能力!
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得到的任何评价都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在他死后,他得到的评价才是最为公正和客观的。
他死之后,麾下将士无不痛哭流涕,撕心裂肺,甚至军中士卒一连嚎哭数日不止,足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若是生前神气,死后落得凄凉,也算不上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人活一场,生前富贵权势,在死后不过都是过眼烟云,不值一提,唯一可以被铭记的就是烙印在每个人心中的公论。
显然,杨复光是一个成功的人,起码,在很多人的心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同样也是一个值得被尊敬和铭记的人。
可即便是圣人,也做不到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更何况还有讨厌杨复光的人。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杨复光死后,他麾下当初的忠武八都将全都纷纷宣布脱离杨复光的控制,各奔前程而去。
这都可以理解,毕竟领导已经死了,也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必要了,还不如另谋生路或者是另起炉灶。
为你落泪的不一定是你熟悉的人,但是不希望你好过的一定是身边的人。
作为杨复光的同僚,田令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上演了一场兔死狐悲的滑稽戏码。表面是哭诉杨复光的不幸病逝,实际内心却是狂喜异常。
虽然田令孜是唐僖宗的阿父,但在北司这个群体里面,他还算不上是大佬,杨复光因为资历老,经验多,所以一直算的上是北司真正的扛把子,搞得田令孜只能低头装孙子。
如今他死了,北司也就没有能够压得住自己的人了,装孙子的日子算是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