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各执一词
山贼也被赋予了江湖正义之士的名号,当地的百姓不但不举报,还纷纷为他们打起了掩护。
此事经秦哲背后操控,添油加醋地在百姓之间传开,甚至有人说,当年尚家满门之所以会命丧北境,也正是这监军督查之制害得。否则鲜卑族小小部落,岂是黎国将士的对手?
没死在敌人的刀枪下,却死在了自己人之手,实在让人愤慨。
这监军督查之制着实害人不浅,不废不足以慰尚家,不足以鼓士气,不足以平民怨。
可同时,反对废除之声也在朝堂四起。道是监军督查之制是老祖宗留下来治国安邦的传统,废止是大逆不道、动摇国本。
黎澈不在京城,内阁乱成一锅粥,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被软禁。
两方的声音在早朝时发生了激烈争执,一系列的事情早已搞得小皇帝焦头烂额、心力憔悴。
早朝之后的御书房内,气氛十分严肃。黎澈给皇上留下的智囊秦哲,以及突然活跃参与政事的黎商,成了皇上最信任的人。
秦哲的观点一向很明确,他不说,皇上也清楚得很。
皇上将目光投向黎商,问道:“康皇叔对此事有何见解?”
黎商站起来,道:“监军督查之制虽有弊端,但也并非到了非废不可的地步。设立之初的目的是防止武将独断专行、拥兵自重。一旦撤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燕王谋反之类的事情很可能会再发生。”
黎商的话说到了问题的关键。“大逆不道、动摇国本”那都是那些老顽固的托词,皇上真正担心的是历史重演。
燕王之后,黎国再无藩王,所有亲王要么留在京城放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要么独身一人分封到某个穷乡僻壤,想自立都难。
可一旦撤销监军督查,一个将军带着十几万将士在外,朝廷没有了监督之权,那才是一件让皇上日日提心吊胆之事。
可眼下,监军督查之制也确实引起了民怨之声,若继续置之不顾,无法抚慰正浴血奋战的将士和万民。
皇上满面愁容地挠了挠头:“可若不废,朕该如何给天下人交代?”
黎商道:“百姓的议论只是一时的,无非是为当年的尚家和如今奋战在前线的将士们打抱不平。皇上若对尚家再追封,同时重新派清廉刚正的钦差大臣慰问前线将士,他们的怒气自然也就消了。若只是因外界的压力,将监军督查之制说废就废,皇权皇威何在?天下安宁何在?”
皇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康皇叔说得……好像有理。”
秦哲如今真不知道,冷姝对黎商的一时信任究竟是对是错。他微扬了扬眉梢,反对道:“尚家满门已经亡故,再追封也于事无补。前线将士们想要的也不是这些虚头虚脑的慰问。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理方式,哄骗无知百姓也就罢了,只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皇上闻言不禁蹙眉,脸上愁容更甚。
以前习惯于依赖黎澈,政务处理起来从未这般纠结过。眼下两个人持不同的意见,他又觉得谁说的都在理,让他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有点抓耳挠腮。
……
晚间的时候,御书房外准时响起了阵阵女子的哭求之声。
自从重华殿大火、苏家被查,苏嫣儿也在一夜之间从惠贵妃贬为了惠贵人。虽一字之差,在后宫的待遇却是直落谷底。
依照皇上的意思,她敢伙同康王妃火烧重华殿,企图烧死准摄政王妃,没有将她打入冷宫,已经算是给太后、给苏家的滔天情面了。
苏嫣儿一向高高在上,以前和涂青青平起平坐尚且有几分不忿,眼下突然成了这后宫主子里地位最卑微的一个,而且凤和宫被封、苏家被查,她连求助的靠山都没有了,她哪能受得了这样的待遇?
仗着自己还是皇上的表亲,她便日日黄昏时分来御书房门前跪求哭诉,祈求能唤起皇上的几分怜悯与同情。
小小皇帝被这哭声搅得烦不胜烦,一听见动静,当即便从御书房后门溜了。
他如今唯一能躲清静的地方,也就是德贵妃涂青青这里了。
眼下,宫里正在准备晚膳,皇上一见桌上的吃食,当即亮了亮眼睛,外面的烦恼随即被抛诸脑后。
“贵妃今日又亲自下厨了?”
那盘中软糯诱人的桂花糕是涂青青唯一会做的糕点,她胃口刁钻,在桂花糕的吃食上从不假手于人。
涂青青当即起身相迎,道:“皇上要来怎么不提前说,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