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第20章十九、走近周克华
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完成另一起专案的侦破工作重新回到周克华专案组已经是四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此时,周克华仍然继续逃亡,但警方并不知道他藏身何处,下一站他会去何方?
2012年7月1号,根据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意见,公安部刑侦局从湖南、安徽,江苏、南京,重庆等抽专人到重庆,湖南来了三个人,省厅邓朝晖,市局龙文进、谢诚;安徽来了三人,南京来了四人,由这些人组成新的工作组,集中研究周克华案件。实际上,后来的事实证明,对周克华案件的侦破,这个工作组在随后的一个多月的工作起了决定作用。在此之前还有一个过程,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把全国11个省市公安机关负责人召集开会,分析案情,比较有名望的总队长召集到一起,开过几次会议,研究怎么破案,献计献策,也检验一下全国的水平。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领着工作组的其他同志从周克华第一次作案地开始,一个一个重新勘察现场,重新研究,从重庆到长沙,从长沙到南京,来一次回头看。
这个时候已经进入盛夏,天气炎热,高温,40度,各地天气不同,时常碰到大雨,专案工作组的同志们淋得透湿。外人不知道,公安部工作组这要干什么?周克华所做的案子最早一次距现在已经八年了,一些现场早已面目全非了,这个时候还来重看现场能看出什么?能发现什么?是不是沽名钓誉?是不是没事找事?
只有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和他的同行才知道,这才是走近周克华的最佳途径,不管时间过了多久,也不管环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侦查员对案发现场掌握得越透离真正破案的距离就越近。吃透案发现场是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侦查破案的一贯风格。每破一个案子,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常常在现场来回几遍甚至十几遍几十遍,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认为,案发现场是侦查员和犯罪嫌疑人交锋接触的一个连接点。跟踪犯罪嫌疑人在现场,观察犯罪嫌疑人到了哪?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怎么到达现场?又怎么离开现场?他为什么要选择此处作案?从而研究他的心理。人所有的行动都是受大脑的支配,周克华来到这些案发地方他在想什么?侦查破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琢磨犯罪嫌疑人的头脑,走进他的心理。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觉得,我们和嫌疑人的头脑越接近,他的思维、他的头脑就和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头脑越接近,只要我们和他的思维和他的头脑合拍了,我们走近了他,我们才知道上哪去找他,这个寻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走近罪犯心里的过程。
经过重新勘察周克华的作案现场,专案组发现,周克华所有的作案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的,没有一起是随意作案。在作案之前,周克华会用很长的时间踩点,会在现场转悠好多天,会选择特定的目标,目标就是抢钱,分两种对象:一种,有钱的老板,另一种,刚进银行取钱出来的对象,而这种对象远不是取几千几百,而是成扎的人民币,这些对象往往就把小车停在银行的门口,取了钱就上车开车,或者有另一人陪伴,周克华认准这些人都是大宗取款的对象,也是自己要袭击的目标,行动之前周克华几乎要看到对方有大宗取款才迅速动手,得手之后冷静从容撤离,并非疯狂逃跑。
在作案现场的选择上,周克华一般会选在繁华城市的复杂地段,靠近立交桥,人流不是特别多,要好撤退。逃跑时追赶的警察不方便开枪,否则容易伤及老百姓,另一方面方便他混入人群,就地潜伏;每每作案后,他都习惯多次换乘交通工具,比如说摩的换汽车,汽车换自行车,甚至采用步行,这样即使在遇到交通拥堵时也方便逃跑,给警方追捕造成困难。
在时间选择上,周克华一般都会选择上午,甚至早上九点左右,此时警察才上班,有可能还在吃早餐,就是有人报警警察集结也不会那么迅速,下午和晚上作案只有两次,那都不是为了抢劫,一次是南郊公园案件,在下午2点,一次是枪杀哨兵案,晚上七点多,就是这两个时间段,正处休息时间,警察集结也不容易,周克华动手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克华作案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并且作案神速,一般都在几十秒内完成,使得现场遗留线索十分有限。他的这些举动都给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再看周克华的生活规律,周克华从来不住旅店,以逃避身份检查。他的身份证没有一次在正规的场所出现过,长沙、南京曾经进行了大规模摸排,周克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要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