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第23章二十二、精心部署
认准周克华在商场的视频之后,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立即赶往沙坪坝分局,这里将是下一步公安工作的重点。
12号晚上,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在沙坪坝分局布置搜捕、布控工作,研究怎么安排警力,怎么搜索,怎么布控,要注意什么,一一交代清楚,在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看来,这一带,这个辖区,极有可能就是周克华的藏身之地,表面上,山上的搜捕是重点,实际上,真正的重点就在沙坪坝,布控工作必须做得万无一失,而做这一切又必须是悄悄进行,绝对保密。
事实上,周克华这时已经走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他满以为警察此时对他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实际上警察此时对他已经了如指掌。他仿佛躲在暗处,谁都不知道他在哪里,但实际上他已经走到明处。他依赖的是他的女朋友张贵英给他提供的信息,专案组这时想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表面上,警方把全部的警力都用到了歌乐山上的搜查:大批武警、公安民警荷枪实弹,冒着四十度的高温在歌乐山上进行地毯式的搜索,从白天搜到晚上,又从晚上守到白天,白天搜山,晚上封锁,山上所有的出口都被堵死。而警方的全部行动都采取现场直播,各路电视记者随警行动,直播整个搜山过程。
警方的行动有多辛苦,有多艰难,语言无法表达,有一个实例足以证明警方搜捕的艰辛:一条警犬连续作战,夜以继日,结果活活累死……
警方的注意力好像全都投到了歌乐山。
这是一个假象,是一场戏,演给周克华看的,就要让周克华知道,警察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搜山,这样他才有可能重新出现。
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12日如此这般布置了沙坪坝的布控工作,然而,有些事情总是事与愿违。13号早上,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又跑到沙坪坝分局,一问,布置的工作落实怎么样?结果一件没做,全都给顶回来了。这时候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就非常生气了,怎么这样对待工作?实际上,此时指挥层面的“斗争”非常激烈,意见很难统一。这位分局的负责人(此人后被撤职)根本不赞成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的分析判断,所以对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布置的工作任务置若罔闻,你说要这么做他就不这么做,你要求布控守点他一个人都不安排。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问他,你为什么不布置?分局负责人说我认为有七点不是的理由(还在纠结视频中的影像是不是周克华),既然视频里的人不是周克华那周克华在沙坪坝的可能性就很小,所以我一件工作都没布置,都没落实,不需要,浪费警力。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就跟他说,我有八点是的理由。彼此争论,驳,反驳,驳完之后,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很难说服对方,这个人极为固执,听不进任何意见,一意孤行,再拖下去会影响大局,会错失良机。这个时候必须拿出去权威,怎么能他不干就不干?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就跟他说,这个案件你能干就干,不能干你别搅和这个案件,这个案件是国家的,不是你重庆的。
这话说得很重,实际上这个案件早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真不是重庆一家之事。
话说得这么重,后来才有转机。这个时候新枫部长出面说话了,要求重庆有关部门必须落实,在几小时内完成哪些任务。(把重庆市局的技侦部门负责人找来,限定3小时把周克华相关信息找出来)。
结果,当天晚上七点就锁定了周克华的相关信息,并获取了周克华近期的最新动态,可以说,这个晚上是一个历史的突破,周克华的所有行踪都已经掌握在警方手中,他跟谁联系过,说过什么话,发过什么信息,有什么打算,警方了如指掌。
就在这个晚上,新枫部长、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在沙坪坝分局召开会议,抽调近400人布控,山上的人一个不动。那么怎么认定周克华极有可能就在沙坪坝这一带呢?这也是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得出的结论。这是工作组研究几个月的成果。看看周克华住的住居选址特点:阳坡,坟圈,一般都是45度斜角,100米内要有水源,公墓和私募交界的地方。重庆有几个这样的地方?有三个,公安部工作组负责同志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符合以上条件的只有三个地方,而沙坪坝应该是周克华最熟悉的地方。指挥部把辖区的派出所长召集起来开会,布置布控、守点工作,会议开到一点。散会后各单位回去又布置,开会开到了四点,然后市局负责人说明天8点上岗,公安部工作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