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独宠一后
熙宁公主出嫁三天,皇上龙体病危,彻底米水难进,仅汤药勉强拖延着寿命。
三月末,皇上终于走完了他这庸庸碌碌的一生,享年六十五岁。
皇上驾崩,太子顺势继位,改国号永年。
而新帝登基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后宫,于大燿朝旧址新建了一座行宫,将先帝的那些妃子都安置了过去。
偌大的皇宫瞬间剩下帝后两人,空旷而沉寂。
皇后更没有按规矩迁居朝凤宫,依旧和皇上同宿御乾宫。帝后感情并未因此发生丝毫的变化,仍旧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哪怕是御书房,也经常能看到皇后的身影。
但就算如此,也不会磨灭众大臣谏言充盈后宫的热情。
“皇上,微臣以为,充盈后宫事关江山社稷,皇上子嗣不可断了延续,选秀一事势在必行,还请皇上三思啊!”
“高大人所言极是,子嗣繁盛是国之根本,选秀一事还请皇上准奏!”
随着两人的一唱一和,满朝文武尽皆附议,声势恢弘。
赵畴默看着‘忠心谏言’的满朝文武,却依旧是眼神坚定毫不动摇,甚至连慵懒的坐姿都没改变,脸上始终带着睥睨浅笑。尽管如此,离他最近的阮公公却是知道,主子生气了。
接收到赵畴默的示意,阮公公当即上前一步,清咳两声,朗朗背诵起从开国高祖到先祖皇帝的种种事迹,长篇大论直唱得人晕晕欲睡,但阐述的内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皇上要效仿两位先祖皇帝,专宠皇后夜氏一人。
这话一出,文武百官脸色骤变,当即就不淡定了,可奈何皇上心意已决。
有人还不放弃的揪着子嗣说事,皇上就笑眯眯的问了,“你这是诅咒我大燿覆灭呢?皇家子嗣,谁说没有了,我赵家兄弟年幼的就有好几个,他们难道不是赵氏子孙,不是皇孙贵胄?再说,谁就那么断定皇后不能身孕了,谁要敢断言那就下个赌注,哪天皇后要有了,谁就罢官归田!”
那人抹汗,可算是被吓得退缩不肯再做出头鸟了。
在皇上那不行,大家随即就把主意打到了皇后那里。可奈何皇后同样是个油盐不进的主,别说谏言,人连面都不见,直接一句后宫女眷不便接见外臣就给挡了回去。
什么?有关社稷大事?抱歉,后宫不得干政,这事应该归皇上管。
什么?作为一代贤后应该主动为皇上分忧解难,充盈后宫选秀纳妃势在必行?哎,刚风太大没听清,算了,最近有点耳背,还是找皇上去吧,皇上日理万机理的就是大事小事天下事,身为妻子,怎么能做出越俎代庖之事呢?
众大臣纠缠无果,简直要泪奔,这帝后就是一对无奈啊,个顶个的难缠!
但就算这样,选秀之事还是每日早朝必有的争议,朝堂上要是哪天缺了这个,皇上自己就会觉得不适应,怀疑是自己上朝的方式不对。可不管大臣们如何执着规劝,帝后就是不动如山,该怎么恩爱就怎么恩爱。
后宫如今冷寂,大部分寝宫都空置下来,赵畴默干脆就在夜轻云的提一下,开了一所皇家私塾,只要是皇家子弟,都可以在这里读书,不用再去国子监折腾,也不用浪费资源一人配个大学士太傅什么的,一个学堂足以容纳几十人,而教书太傅两人就可以负责过来,一文一武。
皇家私塾一成立,那些原本纠结选秀不放的大臣们立即嗅到了转机,大家虽然还是执着,但也不再揪着选秀不放,一时间倒是挤破脑袋的想要将自家有能子弟送进皇宫给皇子王爷们当陪读,这好歹也是一个踏进权利圈儿的捷径不是。
当然,也有人依旧不遗余力想把女儿往宫里送的。这不,赶上他国使者团前来道贺,就纷纷动起了心思。加上因为帝后恩爱,取消了男女不同席的规矩,于是,国宴之上大家在君主的允许下,纷纷带上家眷,当然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让自家妙龄如花的女儿能在皇上面前露露脸。
国宴上,各路女子大显神通,琴棋书画轮番上阵。
对此,皇上一律褒奖赏赐,只要不出错,见者有份,非但没反应,反而和身边的皇后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看得津津有味。
众大臣再次败下阵来,吐血不止。
这注定是一场帝后与众大臣之间的拉锯战,最后究竟鹿死谁手,就看段数高低了。
永年第二年春,熙宁公主和沈琤在同一天生了个大胖小子。帝后很是喜爱,等两小子满月后,愣是把两家人接进宫来小住了小半个月,帝后更是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