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那个为了求学,身着青衫,负雪而立的年轻人早已远去。
时过月余,再不曾听见丁建邺的消息。
至于哪家是否有成亲的人更是没有听说。
丁老太太总是神色恹恹,连跟丁当说话都少了,时常躲在屋子里不出来。
明白老太太的心思,丁当也并不去打扰。
只是日子还是要过得。
前些日子种下去的菜蔬,如今已是开始疯长了。
五进的院子,丁当都没有留下多少空地。
除了当季的蔬菜,还有当初从三里屯儿带来的几块儿红薯和土豆。
都被丁当当盆栽放进了盆里,如今秧子已经生得差不多,便打算挪到院子里。
几乎破落的院子经过这样一整治便显得生机勃勃起来。
那一片绿油油的看着总是让人格外欣喜。
最让丁当欢喜的便是那门口的一片竹子了,如今也被丁当挪得到处都是。
院里有一院子的蜜枣,又有竹子,想来吃个粽子、糌粑却是不用愁了。
仅仅安顿下来并不是丁当想要的。
这些日子这样前前后后地折腾,虽然充实,但是没有进项,始终都是隐忧。
尤其是石峰娘,对于挣银子的事急切得很。
短短一月间,便跟周遭的婶子混得熟了。
倒是教她拿了彩线来,领着满院子的姑娘打络子。
丁当并不在其中,打络子虽好,终究支撑不了一家人的生计。
前前后后考察一番,丁当终于盯上了桐州的早市。
桐州有专门的坊市,每月交一两银子的税费便可得一摊位。
丁当琢磨许久,自己的好点子一时还用不上。
没有大本钱,也就这种摊位还可以应付下。
好在家里人多,都是现成的。
还是做吃食。
丁当觉得可行,便在家开了个大会。
全家一致通过,一个个磨拳擦掌的,想来这些日子憋足了劲。
丁当看这劲头儿,也觉长气,斗志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