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223 绕不开
五年的时间想来还是有些紧,但总不能说是十年吧,那也太看不起人家了。
在杜玲珑看来,李长安确实是有本事有能力,似乎背后还有高人相助。天时利地人和,跟自己年轻的时候很像。那她的崛起,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杜玲珑当年也遇到过一些坎,好比现在李长安的这道坎。杜玲珑试想当年如果再坚持一下,现在大概裕康钱庄的半壁江山都是她的。可她最终还是败给了感情问题,唯独这一点上不顺,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可是听闻李长安已经早早结婚了,那天是在山河帮举行的婚礼,整个和余县无人不晓。杜玲珑虽然没有去凑那个热闹,但她也是知道这件事的。
男孩不错,见过的人都说,青年才俊。
虽然婚礼办得十足的政治意味,常山河主推,与白家叫板。但熟悉事件始末的人都知道,李长安与这个白心慕,是同生共死过的。
一个男女,在于白家的争持中,全身而退。足见这两个,都不是凡俗之辈。
至于是否真心相爱,就不是杜玲珑需要去考究了。至少人家勇敢地卖出了这一步,已经比大部分人都强了。
没有了情感问题的困扰,她应该能比杜玲珑做得更好。五六年的时间是可望的,再长一些,常白两家的都快老得动不得了。他们自然会被新人代替。
杜玲珑本来是高看她一眼,李长安反而觉得是被小看了。有商城系统的加持,她原本预计是在三年之内的。超过三年,和余县的商业价值被放大,就不现在这样的阵仗了。想要收归己有,就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
如果惊动了外面那些大佬,要跟李长安争一争。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呢。即使是费老大力气争回来,也是得不偿失的。
一件物品,乃至一个产业,其价值都是有时效性的。李长安致力于在三年之内将和余县打成一个完全的商业县。
这个速度并不算快。像是和余县这样的规模,有些系统商人在一年内就可以做到了。李长安比较愚笨,或者说是能力不足,属于后进者。那只能用顶尖商人的三倍耗时了。如果在三年里还做不到的话,那真就是白瞎了一个商城系统。
走快速并购的路线,系统商人才能握有更多的资源。然后两线市场并行,所获利润是无法想象的。所使用的手段,也没有硬性的规则限制,只要注意保密就行了。大多数人,也只是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道德准则罢了。可是因为商业运作,逼得对手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商业竞争没有两全的结局。
可这些,跟杜玲珑也是解释不通的。李长安跟她说,我有特殊的手段,准保三年之内,她能相信么?三年不成我就要撤了,地图展开尤为重要,在一个地方耽误太久是系统商人的太久。
真要说起来,李长安连自己也无法说服。毕竟她只是走出一个永路村,就花了整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不能代表常规的速率,开局嘛,拥有可供调配的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中间发展的势头最为迅猛,到了后期再归为平缓。
李长安现在是发展期,正是最为迅速的时候。所以三年的时间也不夸大,甚至是略显保守了。
她现在要计较的是,如果杜玲珑真心觉得后期分大头。五年的时间,对于她而言划不划算。是杜玲珑自己说的五年,李长安当然不会再往回压了。
如果真有杜玲珑的资金支持,想想也是未尝不可的一件事啊。
“要分成的话,可以。但这个主意是我的,就算是你出了大价钱,也不能多占。不符合预期的话,我宁肯让它黄了,否则我的所得完全抵不上这番辛苦。”李长安是平心而论,这样跑来跑去的谈,山长水远的劳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经受得住的。这个年代交通又不便,坐一条小船晕浪,实在是难受得很。
李长安并不指望每个人都能体谅她的难处,只是别把这当作很随意的一件事就行了。
想来杜玲珑也不是那么不讲道理的人吧,她也言明:“我知道你的意思,有自己的一番道理。”但她话锋一转,又说道:“可那只是你的道理,不是我的。就我而言,拿出十万两来,这算是商业投资。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我拿这么多钱出来,却只占个小头,恐怕也不合适吧。”
“但这十万两也未必用得到啊。”李长安说。
“这是商业行为,不是私人借款。不管用不用得到,你哪怕是借一天,也要付满一月的利息。在和余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