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穿越发财记 > 第34章 查抄

第34章 查抄

历史上,瞿式耜的评论还不错,但要知道那些历史,多是东林党人写的,有些偏颇,不可信,张嫣只得试一试。

不过,效果让张嫣很高兴。

张嫣对杨鹤很不满,当时让张链抓私盐,田国舅的私盐船,从他眼皮下就那么堂而皇之地走过去,他都当没看见。

好在,张嫣没指望他能做多好,他就是个幌子,张嫣早就在杨鹤身边埋了眼线,想办法收集证据。

杨鹤是文人,就跟张嫣猜想的那样,很快就被各种拉拢腐蚀,忘了自己的职责,但他好的一点就是自己不贪腐,不然脑袋搬家都是轻的。

但杨鹤身边的几个内监官,可都在毫无顾忌地收钱。

这是张嫣让收的,张嫣让他们装着和那些贪官们和光同尘,他们收的越多,将来交给皇后时,功劳就越大。

这些太监变相怂恿和促进了贪腐。

这有点钓鱼执法的味道,可张嫣不钓鱼,那些鱼就是清白的吗?

有了瞿式耜的弹劾,张嫣立刻派东厂和锦衣卫联合查案,以东厂为主导。

方正化这人,能力还行,也有一定的正义感,被张嫣召见了几次,又是鼓励,又是许愿,还表扬了几次,方正化就稍稍改变了立场,多少支持张嫣的工作。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为郑和那样的太监,不是好太监。

有点上进心的,谁不想成为个好的?

张嫣将郑和作为旗帜竖起来,多少太监为此奋斗了一生,在她到来的这个时空,历史上出了一大批的英雄太监。

方正化以前被王承恩和曹化淳压得死死的,如今投靠张嫣,权势日渐涨大,已经能和曹化淳并肩了,至于王承恩,陪在皇帝身边,连宫门都出不去,已经彻底沦落了。

抄嘉定伯府的几百万两银子,很快就用完了,只辽东那边的军饷、被服、武器、抚恤,就跟个无底洞一般,有多少钱都能填进去多少。

还有炼铁铸炮,银子也是流水一般哗哗。

潜伏的太监,和明面上的太监,送来了很多情报,但这些还不够,因为关于盐业这一块,事情太多了。

张嫣的水平,已经理不顺弄不清了,再加上,手里没钱,还想练兵,实在等不及。

哪怕证据还不够,会有很多漏网之鱼。

这次东厂和锦衣卫联合执法,去的时候就带着军队呢,根本不和当地的官员打交道,腰牌一亮,就抓人抄家。

明朝在江南的盐务官,有两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下有隶属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泰州、淮安、通州分司,隶属于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的嘉兴、松江、宁绍、温台分司,掌地方盐政,听命于巡盐御史或盐法道臣。各场则设盐课大使。

盐场的工人,叫盐户,他们辛辛苦苦煮盐,劳动成果却被盐课大使盘剥,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盐课大使剥削所得,并不能自己独吞,要将大多数贡献给上司。

盐生产出来了,盐商拿着盐引,到盐运司领取食盐。

卖盐引,就是国家收钱的方式,可是,勋贵和权臣,都想方设法不交钱,白拿盐引,国家盐税就流失了一大部分。

还有盐商,手里没有盐引,借助某些勋贵的身份,比如请田贵妃的弟弟做到运盐船上,一路顺利过关,没人敢查,这样也就规避交税了,事情完了,盐商和勋贵分钱,国家可怜没人管。

因为贪腐的环节太多了,牵扯的人也特别多,张嫣只能抓大放小,只有几十两几百两银子的小贪,暂时不管,只抓大的,证据确凿的。

就这一下,江南的盐业运转立刻停滞了,那些没有被抓的盐商,居然想罢市以要挟。

敢要挟国家?那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谁敢罢市,立刻抓人抄家。

张嫣给东厂的指示,那是从重从快,不计代价。

抄家多美妙啊,悄悄给怀里塞一点,谁知道?

这个,张嫣也有准备,让大家互相监督,回来后,开学习班,谈一谈心,亮一亮思想,只要工作到位,不怕他们拿,拿多少吐多少。

东厂和锦衣卫才抄了两家盐商,市场就恢复了正常,他们很不解气,又抄了一个,差点在扬州引起骚乱,他们也吓坏了,赶紧收手,将查到的金银运往京城,玉器字画古董等,运到南京拍卖。

对,就是拍卖,张嫣为了补偿周皇后,让他弟弟在南京开了个拍卖公司,弄了几个鉴定高手去帮他。

这可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