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南京城的百姓一开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城戒严,所有人吓坏了。
有衙役敲着铜锣高声大喊,让百姓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当兵的只是在抓贼。
商铺多半都不敢开门,百姓也战战兢兢,没想到,新来的兵马比原来的好太多了,吃个包子还给钱呢,见了大姑娘小媳妇,都赶紧低下头,看都不敢看,更别说骚扰了。
卢象升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控制了附近的卫所,把旧军全都集中到金山卫进行集训,这才解除了戒严。
孙传庭一直等卢象升完全控制了局面,这才带着圣旨,去了南京户部。
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接到旨意,目瞪口呆,你当尚书,我干什么?
“去北京,圣上另有安置。”
郑三俊没办法,只得开始交接。
郑三俊以为自己的假账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孙传庭带来的人,用一种新的记账法,几天时间,就把一库房的账簿厘清了,发现无数的问题。
郑三俊的冷汗,那几天就流个不停,那些钱他是拿了一些,但大多数都是别人拿的,前任就给他留了几万两的亏空,他真是有苦难言。
张嫣要孙传庭不惜代价,必须理顺南京户部的事情。
孙传庭也是个狠人,按照郑三俊的招供,将贪腐的官员全都抓了,包括镇守太监。
以前的镇守太监被张嫣杀了,这个新的,也才来了两年,还是受过宫里的训练,被洗过脑的,结果依然扛不住这边糖衣炮弹的进攻。
别的贪官及其家眷,都被装上了郑家的大船,流放大员岛,只有这个太监,带着他的罪证,到北京,做别的太监的反面教材去了。
张嫣让宫里所有的太监,拿起他贪腐的银子,砸他。
几万两银子,有的是五十两的大锭,还有十两的小锭,砸在身上,可够受的。
银子还没扔完,他就死了。
张嫣在一次组织了一次讨论,怎样才能拒腐蚀永不沾。
以前,宫里有太监还羡慕他,现在,都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被派出去,虽然清贫,但吃得香睡得好,平平安安就是福啊。
南京六部,除了兵部和户部,其余都是摆设,有的是官员闲的没事干,眼巴巴地盯着贪官空下来的名额。
北京那边过来的旨意,却全安排了新面孔,崇祯四年的进士,甚至副榜进士。
他们何其幸运!
就在这时,有消息说,那些老臣,只要愿意去北京,接受新的入职培训,懿安皇后还是会重用的。
有人找卢象升身边的参赞求证。
所有的参赞都说,培训能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于是,这些人就想歪了,以为是张嫣让人放的消息,让官员投效于她。
一时间,南京上书的人如过江之卿。
拿着那些一片空话,隐含着投效意思的奏折,张嫣却看到了一种可能,就是让全国的官员,都轮流着培训一遍。
第二届副榜进士的培训已经结束,分别进了户部、兵部、工部,刑部。
再加上前一年的进士,这些部门的基础都是张嫣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对上级的不合理做法,会毫不留情地指出。
由上到下的改变比较容易,由下到上虽然难,但有张嫣做后盾,还是能改变的。
京城里的官场风气,一天一天在改变。
吏部乃是权利最大的部门,张嫣却一直没怎么动它,是因为她没有腾出手来。这次孙承宗进京,她让他当了吏部尚书,内阁首辅。
张嫣将张居正的考成法拿出来,加上后世她自己的一些理解,还有镜子帮忙,和孙承宗讨论,如何改进对官员的监督和考察。
张居正的考成法,有好的一面,张嫣又改了些缺点,孙承宗也把他的想法加了进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新考成法就这样开始实施。
温体仁不尴不尬地熬了一个月,不得不上书称病,经过假惺惺的三辞三留,最后才让他回了老家。
孙承宗是个实干家,但张嫣的理念并不符合,于是,两人经常闹矛盾。
但他也赞成将原来的官员进行轮训。
实在是张嫣这边的记账方法、农学知识等,太实用。
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官员,早该改一改了。
孙承宗也是个爱民的官,促进农业生产,让老百姓吃饱肚子,也是他的追求。
鞑子那边暂时无力进攻,暂时消停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