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永胜觉得这个办法也行,尤其是,海岸上的华人正在流血牺牲,他必须尽快做个决断。
“行,李将军可以带五百人前往。”
为了掩护李信,战舰上的炮火打得更激烈,倒是对炮台上的敌人造成很大压力。
半个多小时,李信他们的火力,终于压制住了炮台上的敌人,戚永胜趁机率船朝岸上进发。
岸上的华人,死伤一地,戚永胜站在船头,眼泪盈眶,下令上岸后,不接受投降。
李信带的五百人,到岸上时,已经不足三百,牺牲也是非常大的,但刚才看到同胞被白鬼子凶残杀害,这时候人人都气愤填膺,只想救人,大家拼命往前冲,士气十分高涨。
这边虽然只有两百多人,但却是定装颗粒火药燧发枪,因为枪管是钢做的,韧性、硬度都比较高,承受力强,因而可以装更多火药,射程比佛郎机的枪支长。随着李信他们步步逼近,那边不得不撂下一地尸体,撤进了马尼拉城。
戚永胜他们终于登陆,并没有急着追击,所有人都开始救治受伤的士兵和百姓。
所有的战士都受过基本救护训练,而且,每人身上都带三个急救包。
岸上坚持到现在的华人,在得救之后,都忍不住痛哭起来,他们真的太难了,太不容易了。
俞斌带人上岸不久,就碰上一群华人被押解着往前走,那些佛郎机人看到俞斌,立刻就叽哩哇啦地叫喊着,端枪射击。
俞斌当然也不示弱,两方就这样打起来。
佛郎机人少,很快就败退下去。
华人得以解救,都哭着对俞斌他们磕头。
俞斌的眼眶也热热的,想起当年的自己,不得不为了一口吃的四处奔波,随时都被死亡威胁。
这些华人,都是壮年男子,他们自告奋勇,给俞斌带路。
俞斌将这些人都组织起来,十人为一小队,让手下的士兵当小队长,原来的小队长升级当中队长。
华人劳工很听话,尤其是面对救命恩人。
一路上,小队长忍不住将自己受训时听来的,讲给手下的人听,什么为国为民,忠于朝廷,还有怎么整队,齐步走什么的。
二百多里路,走了两天,结果到了马尼拉,戚永胜早就上岸了。
俞斌又是欢喜,又是懊恼。
马尼拉城全都是用大石块砌成,火炮发射的实心弹落在上面,也就一个白点。
戚永胜和俞斌商量了一下,强攻肯定会付出惨痛代价,不如就这么围着,他们该干嘛干嘛。
于是,俞斌将他带来的人,整编了一下,就在马尼拉外面进行训练,每天整队、左右转,齐步走,还口号连天:“大明万胜!”
“一切行动听指挥!”
……
郑家船队返回大明,运来第一批移民。
这时候的吕宋岛,已经被佛郎机统治了几十年,因为经济发展全靠华人,佛郎机人为了好进行统治,就联合土人对付华人,这里的华人过得特别苦。
郑芝龙的人,带着武器上岸,给了当地华人极大的鼓舞,他们积极配合,冒着生命危险当带路党,甚至果断加入了战斗队列。
朝廷给的燧发枪火枪,比佛郎机的火枪还技高一筹,于是,排队枪毙时,这边占尽优势,很快就往前推进了二百多公里。
军队在前面推进,移民在后面修建居住点。
吕宋岛一年三熟,荒地开出来,只需几个月就有收成。
第一批、第二批移民,还是福建当地人,后面去的,则是陕西、山西以及河南黄泛区的灾民。他们衣衫褴褛、扶老携幼,面对未知的将来,一个个哭哭啼啼,看着很是凄惨。
他们对前途不抱什么信心,官府种种美好的许诺,也都当时骗人的,老百姓对官府有着天然的对抗情节。结果到了地头,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人发给秧苗、农具,指点他们如何插秧、如何施肥,至于吃喝穿用,都有人管着,直到收获了自己的粮食。
移民们松口气,好些还去负责移民的官员那里道歉,这么好的朝廷,他们竟然骂了一路。
移民们对朝廷不解,情有可原,文官们居然也弹劾张嫣害民。
张嫣心里很不舒服,可这些人都是地无一垄房无一间的赤贫,留在北方,一旦干旱天气再来,他们就是潜在的流寇,这不是危害国家的吗?
虽然徒步走几千里到登州,会付出很大的牺牲,但总比待在原地当“地雷”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