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半大小子,很快就冲到前面。
韦氏急匆匆跑出来,焦氏装着摔坏了的样子,哼哼叽叽等着人来搀扶,也好趁机敲诈一笔,没想到妯娌根本就没看她,急急忙忙追文瑾去了。
文瑾忙了一天,很累,没跑多远,就改成走路,才到半截,就听到前面有人在喊叫:“救出来了,救出来了!”
“真跳了水啦!”韦氏脸色发白,走不动了,还是返回的文瑾,扶着她走的。
“别管我,快回家烧点姜汤送去。”韦氏喘匀了气,推了文瑾一把道。
地上冰凉冰凉的,焦氏没人搭理,自己爬起来,拍拍土回家了,接下来几天,她对着这边指桑骂槐,无奈韦氏根本不接声,文瑾和文翰两小孩子,充耳不闻,几天后,她气鼓鼓地闭了嘴。
再说文瑾回到家一通忙乎,提着滚热的瓦罐,跑到来家,大夫正给来寡妇下针呢,来大娘在一边哭哭啼啼一边念叨:“好媳妇呀,我就是一时气儿不顺,你怎就这么想不开呢?你死了,我祖孙俩可怎么活呀”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十分可怜。
看到文瑾,来大娘打了个嗝,两手捂脸,低下头去,多丢人哪,把人家一个好心的小孩子骂了又骂,人家还帮着救人呢,她真是活回去了,几十岁的年纪,还不如个孩子。
文瑾扭过头不理她,哼,还知道羞耻,刚才骂人的时候,良心呢?
大夫看到文瑾提的姜汤,连声称好:“真是时候,这孩子,多善哪。”
一边看热闹的妇人,帮着把姜汤喂进去,来寡妇悠悠醒了过来。
“醒了,醒了!”
听到这话,来大娘急忙钻进人群,看到媳妇睁眼看她,羞惭地低下头。
“娘,我,我去找小秀才,不是偷懒……”来寡妇第一句竟然是这话,来大娘像被扇了一耳光一般,更加无地自容。
“好媳妇,别说了,娘也是心里难过,娘这眼睛花了,不能绣活儿,咱家今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娘担忧,发急,你别生气了。”
你担忧,心里闷,就骂人撒气吗?文瑾在心里腹诽,不过,别人家的事儿,她也不好管,提着空了的瓦罐,回家去了。
☆、第十二章 各有各的生意经
没想到第三天,来大娘买了一包点心,过来谢文瑾:“小秀才他娘,都是你教的好,这俩孩子懂礼心善,若不是你家这小小秀才提醒,我那苦命的媳妇儿,大概就没命了。”说着,用手抹了一下眼角。
这个时候的来大娘,倒是十分和气慈善,以前的泼劲儿,都不见了。
“唉,谁都有烦闷的时候,大娘今后有事,收着些就好了,点心你就拿回去,给小孙孙吃吧,文瑾也没帮你什么的。”韦氏和声细气地劝说。
“这怎么行呢?我是真心来感谢的。”
两人关于一包点心,推来推去,让了又让,文瑾觉得那简直是浪费时间,便包了一包自制的芝麻糊,和点心调换了一下:“来大娘,这是我炒的芝麻糊,你拿回去尝尝吧,若是加了糖,那就更好吃了。”
“这怎么好意思?”来大娘看着文瑾拿眼神,慈爱地不得了,把文瑾看得身上都直发热,这也太亲切了吧?
“没什么的,自家制的,不算什么。”
来大娘真以为跟自家蒸的馒头般很普通的东西,便谢了又谢,拿着走了。
文瑾让韦氏做活,自己去厨房做午饭,刚吃过,碗都没刷,来大娘又急匆匆过来了。
“哎呀,小秀才他娘,我是不知道,拿了这么金贵的点心回去,哎呀,怎么做的,恁好吃。”她把那包芝麻糊,又拿了回来。
“拿去给孩子喝呢,这又送回来做什么?”
韦氏和来大娘,又上演了一场推让戏,文瑾趁这时间,去收拾了厨房,等她出来,就听见韦氏道:“这东西,都是文瑾鼓捣的,我也不会做呢。”
“太好喝了,说出来也不怕丢人,宝儿把碗都添了。”
看到文瑾,来大娘满脸赧色,吞吞吐吐地说道:“小秀才,你能教我怎么做吗?”
她抿了一下唇,似乎下了很大决心道:“我妹子就嫁在县城,一直让我过去住几天,那里有钱人家多,生意好做。我想做你这个来卖,若是成了,一家人就能活下去了。”她抹了一下眼角。
“你一人去呀?家怎么办?”韦氏担忧道。
“媳妇在家带孩子做活,也过得,我赚一个是一个。”来大娘低下头,“媳妇是个懂礼的,我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就是心里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