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晋衣冠 > 第73章 断金两校尉

第73章 断金两校尉

少遭战火破坏,墙厚门坚。苏峻不傻,他不会从那里进军。”

王导来了兴致,插话道:“依你的观点,叛军只能从西城喽?”

“太傅说得没错,必定从西城。祖约之所以绕开滁州官道,不走近路而选择绕远到历阳,就是打算从采石矶渡江。否则,如果要进攻北城,从滁州过来最为合算。”

“郗鉴怎能提升你为校尉,看来是老糊涂了!”桓温刚刚说完,就遭来庾亮的讥讽,还把郗鉴也羞辱了一顿。

“西边的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水流湍急,地势险要,扼据大江要冲,只要有三千人驻守,便可扼守。本官已令芜湖于湖两地全部出动,集结了五千之众,他祖约怎么能从西面进攻,除非能飞过大江!”

这一点也得到了王导的赞同,从地势看,的确如此。

司马宗初见桓温,虽颇有好感,也觉得不可思议。

桓温急道:“卑职本不该多嘴,但还是要说。诸位大人和苏峻共事三年,应该熟知其秉性。此人贪婪而狡诈,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很清楚,时日拖得越久,处境对他就越为不利,只能速战速决,朝廷对他千万不能存有任何幻想。”

庾亮讥讽道:“这个毋庸你多言,援兵不日便会赶到。任他苏峻再狡猾,在刀枪阵前只能下马受缚。”

“庾大人,卑职恰恰就是担心援军,不要太寄于希望,他们一时半会来不了。”

“你有何凭据?不要动摇军心。”

王导插嘴问道,表面上是质疑,其实是想听听这位俊才的思谋。

桓温表情坚毅,回道:“原因很简单,苏峻也不想腹背受敌,他敢在江上坐等祖约,背后一定有所准备。”

王导心头为之一震,这小子和自己想法如出一辙,而这也是迫使自己转移家人和财产的关键原因。

桓温又劝道:“为防止叛军突袭建康,能否趁此刻先请圣上秘密移驾城外,断了苏峻的念头,咱们也能放开手脚,无所顾忌的剿灭叛军。”

“对,没错,本王早就这么想。桓校尉,你很周到,本王这就入宫。”

司马宗初见桓温,二人想法一致,他仿佛找到了知音。

“够了,你们一唱一和险些混淆本官的视线。圣上将退敌之事交由本官负责,你们最好不要多事。记住,这里是战场,本官有先斩后奏之权!”

庾亮摆起了谱,亮出了杀器,殷浩看情势不妙,连忙出来解围,恭恭敬敬道:“我等听大人调遣便是。”

“你还不错,这还算是明事理!”庾亮善意的望了望殷浩,夸赞了一句,又阴狠的看看其他诸人,继续自己的英明部署。

司马宗和桓温一样,对这样的安排,认为不抱太大的胜算。

就说司马宗,他麾下的中军,一半被编入庾亮卫将军府军制,自己只有一万人。而且,新年休沐,能聚齐的只有六千人。寡不敌众不说,何况要对付的是常年征战的青州兵!

桓温也是如此,采石矶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史上通过此处渡江的大有人在。

三国时,孙策攻打扬州刺史刘繇,就是从历阳渡横江,攻刘繇牛渚营,刘繇仓促逃奔。中朝武帝咸宁年间,派遣王浑伐吴,也是强登采石矶。

采石矶距离乌江渡口不远,苏峻虽为流民首领,但其熟读史书,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南顿王,请!”二人相视一苦笑,尽在不言中,迈开大步,开始执行庾亮的计划。

“叔父,叛军果真能入城?”

王允之还对王导要转移家人一事有点抵触,认为是小题大做。毕竟这些老少妇孺养尊处优,难以承受舟车之苦。

但是,王导今日回府,更加坚信了这可怕的结局。

“这一回不是叔父说的,而是桓温说的,他头头是道,不简单呀。”王导彻底打消了侄子的彷徨。

桓温思维缜密,对苏峻的心理剖析得很准确,王导也在犯疑,桓彝一个朽儒竟然能养育出这样的儿子!

此子现在尚且年轻,如假以时日磨练,必将令人生畏!

“既然明知如此,叔父留在京师不是自投罗网嘛,那帮泥腿子叛军不会放过咱们的,叔父千万不能涉险。”

王允之不愿意王家的擎天柱有任何一点风险,坚决不同意王导留在京师。

王导却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谁愿意甘涉不测之渊?若撇开圣上只顾自己逃命,那才是丧家之犬。你说,天下之大,何处是咱王家容身之地?王只能与马,共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