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和石闵相差很大,但石闵是义子,而他却是石虎亲生儿子。
石虎封王后就立他为世子,一直跟着石虎征战,石虎希望他多立些战功,最好能超过石闵。否则,将来自己一旦归天,担心石遵接位以后,压制不了石闵,再来一出兄弟阋于墙的祸事,那就悔之晚矣!
此次佯攻襄阳,袭扰荆州,就是石虎有意安排的。
既然是佯攻,就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并不需要攻城略地,只要能拖住陶侃,不让其发兵支援徐州就算立下战功。
但石遵兴奋之下,把佯攻变成了强攻,看到襄阳守军的战力,不禁冷哼一声。
都说陶侃老谋深算,沙场名将,原来手下的兵不过如此,看来都是世人把他们吹得太神了!
在这种错误判断下,石遵冲昏了头脑,全力进攻襄阳,毫无佯攻之意,还梦想着如果能拿下襄阳重镇,大赵就可直逼荆州,势力扩展到长江上游。
回去以后,天王肯定重重有赏,挽回自己在石闵面前的颓势。
然而当陶侃荆州精锐将其包抄在襄阳城下时,他才发现荆州兵不是襄阳兵那样好对付。在铁骑的掩护下,丢下近两千具尸体后,石遵率残兵狼狈逃回徐州战场。
石虎获悉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担心石遵安全,路上派人传信,让其率兵绕道徐州,说是将功补过。
如果能胜利围剿王导的晋军,也是大功一件,真是慈父心肠!
当石闵通过眼线获悉刘言川要打大营辎重的主意时,石虎却将这个设伏围歼的肥肉交给了石遵。毕竟,大赵铁骑剿杀一群山寨土匪还是绰绰有余的。
石闵看在眼里,嫉恨在心上,嘴里却不停的奉承石虎分配得当,满口都是石遵师出大捷的祝福。
大营外,双方遭遇了!
石遵率领三千铁骑,刘言川率领三千山寨流民,在营帐周围遭遇时,双方形势相形见绌,高下立判,刘言川都在哀叹,今日非葬身于此不可。
刘言川不惜命,不畏死。他悲叹的是,赵人设伏的背后是山寨中出了内鬼。
死于战阵没有二话,但被兄弟出卖,他死不瞑目!
而且,今后不能再追随桓温征战沙场,闯荡出丰功伟业,让子孙后代都能挺直腰杆做人。他心里清楚,流民终究有一天是要退出江湖的!
他手下的兄弟没有盔甲,没有兜鍪,缺少战马,缺少盾牌。只能赤膊上阵,用肉身和赵人厮杀。
整训才三个多月便投入疆场,而且是对阵骁勇的赵人骑兵,不仅技不如人,心里也多少有些畏惧怯战。让兄弟们还在坚持的就是,身旁的大当家和他们生死在一起!
而且说白了,现在就是想逃跑,两支肉脚也跑不过四只铁蹄。
刘言川观察一下地形,为减少伤亡,他把弟兄们集中在一起,靠着一处山坡做掩体,轮番放箭来迟滞敌人。
这一招还算有效,迟滞了赵人的进攻,然而,过了几炷香的工夫,羽箭越来越少,敌人渐渐围逼过来,形势越发严峻,刘言川感觉凶多吉少,他很后悔!
想不到,桓温设计挖出内奸的目的达到了,当时自己还担心损失当做诱饵的兄弟代价太大,曾出言相劝。
想不到损失大得超出自己的想象,一时粗心,连自己都成了诱饵!
他抱怨自己大意,不该背着桓温自己走上一趟,不该起贪心打人家家当的主意。
原本,桓温的计划只是让他假装亲自下山,引诱内鬼行动。
到了山麓后再派别的兄弟摸到赵人大帐附近,若赵人真的出现,则证明内鬼确实存在。此时,舍弃一小部分兄弟就可以挖出内奸。
现在一切都晚了,刘言川抬起头来看着众兄弟,发现他们也在注视着自己。
那眼神似乎在为几十年的生死弟兄情做无声的告别:“到了阴曹地府,咱们还是兄弟!”
刘言川默默的从腰间掏出短刀,众弟兄们也伸手摸向腰间,有的人摸了个空,于是捡起地上的石块,准备和敌人拼了,以死来捍卫芒砀山流民的荣誉!
赵人凶神恶煞的来了,面目狰狞,刘言川不想再躲避,伏着身子,准备待敌人靠近就快速冲上去拼命。
就在大伙准备赴死之时,赵人的背后突然杀来一支人马,来势勇猛。赵人顿时阵脚大乱,慌作一团。
发现遭人偷袭后,石遵调转马头,又杀向身后。
他惊讶的发现,身后偷袭的人群自动散开,闪出一条通道,一匹战马不疾不徐的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