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淮河以北尚无朝廷大军踪影。
时不我待,迟则生变,桓温一声令下,大军出发,计划攻下梁郡,再迎接庾亮入城。
离梁郡三十里,桓温让弟兄们稍驻,准备加速突袭,实现天黑之前入城的初衷。
之所以臂上缠上白纱,就是怕晚上分不清目标,敌我难辨。
“吁!”
马上之人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喊道:“骠骑大人军令,先锋军暂缓,待明日午后,大军抵达时再行攻城。”
“尊使,敢问骠骑将军现在何处?”
桓温万事俱备,见突然生出变故,心急如焚,屈尊询问来者。
“算来大军应该到了寿州,天色已晚,估计会歇上一宿,明晨出发。”
桓温大失所望,焦急的问道:“怎么现在刚至寿州,比约定之期晚了一日一夜,有没有弄错?”
来者看样子不高兴,咧嘴冷冷道:“桓将军,你是先锋,骠骑将军才是主帅,临时改期是庾大人分内之事,你就不要多操心了,依令行事即可。”
“尊使误会了,在下没别的意思,此时攻城也是骠骑将军的军令。”
桓温压住怒火,谦恭的说道:“如果暂缓,恐怕会打草惊蛇。尊使也应该看到了,此地赵人游骑探子甚多,如果不火速入城,他们一旦有所防备,对我们十分不利,望尊使明察。”
“这个本使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庾大人的将令已经传到,至于怎么办,那是你们的事。”
使者跨上大马,回头又带着威胁的口吻说道:“不过,本使奉劝一句,骠骑将军是持节而来,有杀伐专断之权,战场上违抗军令,你应该知道有什么后果,好好考虑吧,告辞!”
言罢冷笑一声,策马而去,将愕然不已的桓温晾在原地。
兵者,诡道也!兄弟们愣了,难道庾亮对待杀伐之事就是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