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曦让曲氏坐下来:“娘,一只鸭子从小鸭子到养大需要多长时间?”
“半年吧。”曲氏想了想:“家养的鸭子可比野鸭子大多了。”
野鸭子肉质紧实、活动量大,口感上肯定要更优于家养的鸭子,但这是古代,古代人对养生还没有高要求,但对吃饱和实惠肯定有要求,所以鸭子大才好。
家养的鸭子如果有一套办法养殖,半年内五六斤是正常的,但在没有各种辅助饲料的情况下,一只鸭子三四斤就不错了。
食香阁那边如果一只鸭子三四斤的话,直观上就是贵了,现在一只鸭子卖二两到三两银子不等,如果三四斤的鸭子就必须要卖到五六两的样子才能保证利润。
收上来的鸭子和抓的野鸭子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差别了,烤鸭味道上不是行家也吃不出来,但精益求精的话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娘,咱们养的鸭子有没有白鸭?”姜曦问。
曲氏想了想:“有啊,不过咱们这边麻花鸭多,白鸭要少一些。”
“行,我知道咋办了,如果快的话明天桂花就能来。”姜曦起身:“刚好我也好好说说规矩,以后少麻烦。”
第二天,果然桂花登门了,一起来的还有桂花娘和柱子娘。
看,一场婚姻就迅速的有了利益共同体,姜曦笑呵呵的迎三个人进屋落座。
也不让她们尴尬,开门见山的说:“我这边需要鸭子,昨儿我娘和桂花提过了,要是想养,咱们就说说。”
“养,阿曦啊,你咋说,我们咋做。”桂花娘笑呵呵的说。
姜曦看了眼桂花娘,说:“伯娘知道我家做这个买卖,我也就不多解释了,我需要白鸭,散养的白鸭要在半年内达到四斤往上才行,如今市面上的鸭子三四斤的就四十文那样,我八十文一只。不涨价也不跌价。”
这可是让桂花娘大吃一惊,一只鸭子就八十文?这姜曦还真敢给啊。
回头看柱子娘,柱子娘有些不好意思和姜曦说话,不过关系到赚钱,也就豁出去这张脸了,问:“阿曦啊,就只要白鸭吗?”
“是,如果鸭子不够四斤,那我只能按照市价收了。”姜曦带着浅浅的笑意:“毕竟只要你们养的用心,我不会让你们砸手里。”
柱子娘觉得这事儿行,桂花娘自然也知道占大便宜了,姜家现在可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买卖要不是有柱子和姜福生的师徒情分在,轮不到她们头上就是了。
所以桂花娘说:“亲家母,咱们明儿就出去专门买白鸭蛋,刚好这时候正是孵蛋的时候。”
“对,先养起来试试。”柱子娘和桂花娘一拍即合。
姜曦说:“这事儿口说无凭,咱们可以立契,你们别担心到时候鸭子长大了我不要,我家用的暂时不多,也就不和别人说了。”
柱子娘立刻说:“对,阿曦放心,我们家你那几个嫂子都是能干的,都是自家人肯定用心。”
“亲是亲,财是财,只要是你们养了,我就不会赖账的。”姜曦可不接柱子娘这自家人的话,免得到时候再惹麻烦。
最终,姜曦拿出来契书,三个人都懵了,毕竟三个人都不识字。
这倒是让姜曦无奈了一下,随后说:“这样,你们先去收鸭蛋回来孵蛋,等你们觉得可以签契书了,咱们去找理正做个中间人。”
桂花娘和桂花这才放心下来,真要像是柱子娘说的那样,什么是自家人?柱子倒是想要和姜曦是自家人,可桂花摆哪儿?
说好了,姜曦就送客了,柱子大婚三天后就跟着几个师兄开始准备木料,曹大成也过来开始起地基,好日子一挂鞭开始盖屋。
先把荒地这边的宅子盖起来,姜家人住过来后再拆了这边屋子翻盖,如此免得一家人没地方住。
张罗盖屋开始,桂花天天都过来帮忙,跟着曲氏做饭,闲下来就和姜曦闲聊,那样子可热络的很。
姜曦对桂花也不错,说说笑笑的看着相处融洽。
王二就盼着姜家盖屋呢,只要姜家屋子盖好了自己儿子就能来上工了,所以往来买点儿零碎的东西都积极得很。
曹大成在开始盖房后,姜曦就观察过这个人,做事认真,精益求进,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
古代工匠对于工艺的要求很高,姜曦记在心里了。
盖屋并不需要家里人去做什么,一日三餐准备充足,姜福生的腿伤没好,不能做太重的体力活,但徒弟们给力,没日没夜的做工,雕花窗、雕花、描花的门,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