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古印度地图见上章。
而在公元前三世纪前期,真正称霸东印度洋的势力,乃是另一个印度古国,羯陵伽国。
羯陵伽国的前身是盎伽王国,位于古印度十六国的最东方,“小太阳”迦尔纳在神话时代建立起的国度,版图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孟加拉国,乃是当时称雄北印度的诸多雅利安人王国之一。
但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小太阳”迦尔纳建立的盎伽王国被隔壁的摩伽陀国攻破,王室覆灭,盎伽遗民则沿着海岸线,南下逃亡到恒河三角洲的南边,也就是现代的奥里萨邦一带,重建起羯陵伽国。
后来,利用孔雀王朝篡夺摩伽陀王位导致的混乱时期,羯陵伽国又北上收复了一部分盎伽故土,控制了现代的加尔各答一带和沿海的小半个孟加拉,堵住了恒河的一半出海口,独霸了孟加拉湾沿岸。
——就像越王勾践时代的霸主越国,基本控制了华夏世界的大半海岸线一样。
半个世纪之前的羯陵伽国,正值全盛时期,不仅在经济上很富庶,在军事上也很强大,尤其擅长制作火器和航海殖民,很早就派遣海军舰队渡过孟加拉湾,殖民势力一直延伸到缅甸和马六甲。
而且,羯陵伽国还跟孔雀帝国分享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硝石矿,制作火药的原材料极其充足。
越盟的航海殖民事业刚刚冲出马六甲,进入印度洋,就跟很有海权意识的羯陵伽国爆发了激烈冲突。
之后的很多年里,双方的贸易、海权和军事冲突愈演愈烈,在海上玩起了海盗战。
越盟方面固然有着穿越者的先进技术,还拉到了印度最南端的潘迪亚、朱罗和哲罗三国作为盟友——这三国都靠海,饱受羯陵伽国的海上威胁,被羯陵伽的舰队抢劫了无数次,积累下不少新仇旧恨。
所以,对于越盟这支看起来还算文明的外来者,登陆印度入局参与博弈,印度最南端的潘迪亚、朱罗和哲罗“泰米尔人三国”,秉持着“谨慎的欢迎态度”——多一波外人把水搅浑,总比自己永远挨打要强。
更别提,这三个泰米尔人国家当时还很落后,潘迪亚王国更是处于母系氏族部落阶段,实际上就是三个部落联盟,连文字都没有(公元前100年左右发明),对于来自文明世界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异常渴求。
越人移民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华丽的商品和有用的工农业技术,把木质农具换成了铁器,教导他们用各种草药治病,把知识用文字记录在纸上,还教他们挖沟渠灌溉农田,制造更大更耐用的船只
因此,尽管越人移民占据了几个港口建立殖民城邦,这三个国家也还是维持了一种欢迎的态度。
甚至双方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通婚,也算是各有所得。
但问题是,羯陵伽国的体量很大,又是本土作战,在战争中能够调集的人力物力,大大超过远道而来的越盟,哪怕再加上潘迪亚三国也不行,导致越人辛苦建设的贸易站和殖民港口,一再被羯陵伽国拔掉。
甚至就连越人跟埃及和地中海世界的海上贸易航线,一度都有被羯陵伽国切断的风险。
当时的越盟执剑人欧皇春,为了消除这个祸患,亲自多次前往孔雀帝国的首都华氏城,觐见了阿育王,最终敲定一份盟约,双方合作夹击羯陵伽,事后孔雀帝国得到羯陵伽的土地,越盟获得贸易特权和奴隶。
接下来,越盟方面就跟孔雀帝国进行了密切合作,输出了许多的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提高硝石矿的产量,以制造更多的火药,甚至协助不擅长海战的孔雀帝国,建设起一支帆船舰队。
——按照以欧皇春为首的穿越者前辈的想法,如果是那些老奸巨猾、嗜血残暴的君主,固然得让人信不过,担心会被反咬一口。但是像阿育王这样崇信佛教,与人为善的转轮圣王,并且按照历史,他在拿下羯陵伽之后就会停止扩张,变成一位铸剑为犁的和平爱好者似乎应该还靠谱吧?
加入书签,方便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txt下载
加入书签
长夜余火
帝王赘婿
极品逍遥王
我真不是盖世高人
打穿星河从加点开始
天神殿
北王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