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战国轰天记 > 第30章、血可流,头发不可不剃

第30章、血可流,头发不可不剃

余杭邑,天皇城,净化营

站在营门附近半人高的篱笆墙外,张良皱着眉头,打量着这个刚刚发生过骚动的地方。

只见三十几个中原打扮的男子和十几名妇人,被六七名越人士兵用竹抢指着,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其中好几个人被打得头破血流,满脸都是血污。剩下的人也是灰头土脸、蓬头垢面,模样甚为狼狈。

很显然,他们刚刚被暴打了一顿,此时正在用混合着仇恨、愤怒和惊恐的眼神,打量着四周的围观者。

另有一名身穿儒服,头戴儒冠的年轻男子,横卧在空地中央,胸前插着一把短剑,身下已经流淌出一片血泊,染红了好大一滩地方。尽管如此,当张良赶到的时候,这位儒生依然一时未死,还在不断抽搐。

然而,站在旁边的那些医家弟子,却只是冷眼旁观,并未上前救治的意思,反倒与其他人议论纷纷。

更有几个断发剃须、满脸横肉的“南派儒生”,一边挤过来观看死者,一边把拳头扳得咔咔响,嘴里不干不净地嘀咕,“居然已经快要死了?真是便宜了这厮!俺的拳头已经痒了很久呢”

又过了半响之后,这位被捅了一剑的北方儒生,才两眼瞳孔散开,渐渐失去光泽,彻底断了气。

最后,还有几个膀大腰圆但却鼻青脸肿的越人小吏,坐在稍远处的石凳上,一边低声咒骂着,一边往自己身上的淤青处涂抹药油。在他们面前的石板上,乱七八糟地搁着各种剃头和刮胡须的器械。

很显然,这是有移民违反卫生检疫条例,还暴力反抗剃发消毒,被看守的士兵下狠手镇压了。

看着地面上死在了血泊中的儒冠士人,旁边敢怒不敢言的中原移民,还有四周那些对此满不在乎、脸带讥讽的髡发越人,身为中原贵公子的张良,不由得心有戚戚,一股兔死狐悲之感,在胸中油然而生。

更别提在儒生尸体的旁边,还有一个中年人正哭丧着脸唠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可以轻易剃除?我等只是签了契书做几年佣工而已,又非什么犯法的罪囚,为何要对我等施以髡刑?”

哎,真是苛政猛于虎啊!

而且,还是根本没来由的苛政,简直根本就是为了折辱而折辱!

诸侯大夫横征暴敛,终究是为了战争和享乐,欧皇家将中原人强行剃发,又是为了什么?

就为了收那几个头发税?殊不知这会伤到多少士人之心啊!

这个打着海豹旗的南蛮豪族,就算表面上还算文雅和气,本质里果然都是一群疯子吗?

张良如此思忖着,对这些即将被髡发的中原同胞,心中隐约有些怜悯和同情。

就在这时候,他看到本地的主人欧皇秋,带着一个身穿皮甲的胡姬,匆匆走了过来,似乎是要亲自处理“净化营”的这场骚乱,于是便侧身让开,想要看看欧皇秋怎么处置这事儿。

呃,虽然直到满清颁布剃发令,宣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前,华夏子民一直保持着蓄发的传统。但事实上,在南北朝之前和南北朝之后,华夏之民对待头发的珍惜程度,还是存在蛮大的差异的。

——在南北朝之后,由于佛教传入,并且在南方和北方相继得到官方推崇,发扬光大(梁武帝舍身出家,北朝广建浮屠石窟),和尚尼姑甚至一度在华夏成为特权阶级,广受国民的尊敬和追捧。

在这种情况下,从唐宋到明代,虽然普通人依然留长发,但只是习惯使然,不会把光头板寸视为耻辱。事实上,能够拿到度牒,成为拥有国家合法编制的僧侣,在当时是一件极为吃香的事,不亚于秀才中举。

成为僧人有什么好处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免税。嗯,不仅免税,而且,还有大笔的布施香火钱进账——前提是得拿到朝廷盖章承认的合法度牒,自行剃度没有官府认证的野和尚不算。

想想看,无数读书人年复一年地皓首穷经、悬梁刺股,读书作文考科举,除了当官出仕之外,还不是为了一个免税的优待?而和尚们剃个光头,就能直接实现他们的梦想——这还能不让人羡慕么?

所以,像是少林寺这种名门古刹,历代都是称霸登封一县的大地主,寺产之中不但有万顷良田,还有矿山作坊,酒肆店铺,旅店车船,几乎是除了青楼之外,样样都有,无所不包,更有僧兵护业催租。

不要说寻常乡绅,就连官宦之家都远远比不上这等豪奢——宦海起伏乃是常事,而灭佛破庙毕竟少有。

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更是不得了,不仅专门成立了烧猪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