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继位之时,年仅十三岁,乃是自秦惠公以来最为年幼的一代秦王,嫩得好像一只雏鸡。
而他的母亲赵姬也出身卑微,不过是赵国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在秦国毫无根基班底。
甚至还有一个更离奇的谣言宣称,秦王政的母亲只是一个青楼卖笑的赵国歌姬,被一个名叫吕不韦的商人买回家去,等怀孕后又被献给了当时还在赵国当质子的秦国先王
至于是谁炮制出了这个流言,或者发掘出了这个真相,并且传遍天下么这个就令人细思极恐了。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朝廷大权,被楚系,赵系,韩系三大派别的外戚,以及来自关东的客卿,关中本地的军功贵族等等瓜分。华阳太后,夏太后和赵太后同时三宫垂帘,秦国权利结构紊乱得无以复加。
至于年幼的秦王政,不过是一个被推上前台的招牌傀儡而已。
派阀势力如此众多的秦廷政局,自然是极度的不稳定,时不时就四处冒烟八方起火。
亏得商贾出身的相邦吕不韦,很善于协调关系和稀泥,总算是磕磕碰碰地还能把局面给维持下去。
与此同时,魏安釐王和信陵君这对兄弟,却俨然已经成为天下最具权势的黄金搭档。
短短的四年间,魏国攻齐,取平陆;伐燕存赵,得河东、上党为谢礼;破秦于汲地,破韩于淇水,再为三晋盟主;败楚于睢阳、召陵,看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兵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
——天下战国者七,然无一国可与魏人匹敌。
一百年多前那个处在全盛期的强魏,甚至是春秋时代的老牌霸主晋国,仿佛又回到了历史的舞台上。
但谁都没有想到,魏国骤然恢复的霸权,只是一层虚妄的表象,其实不堪一击。
这些看似如火如荼的辉煌胜利,不过是用残酷的魏奔命律,榨干魏国的根基,换来的一时兴旺。
于是,如临大敌的秦国,不顾之前的长平血仇,暗中资助赵国摆脱魏国的控制,然后秦赵联手伐魏。
秦攻卷城,赵攻繁阳。
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魏军最后的精锐力量,在两线作战之中,被秦国无穷无尽的动员兵耗干。
三万魏武卒覆灭于卷之战,而魏奔命律的反噬也同时爆发,魏国再也凑不出这么一支精兵了。
至此,魏国的回光返照彻底崩盘,大片疆土得而复失,从此一蹶不振。
信陵君魏无忌与魏安釐王这对互相依赖又互相忌惮的黄金搭档,也在同一年郁闷而终。
秦军趁机接连东征,一路打穿整个魏国,直抵齐国边境,“断纵亲之腰”,第一次将合纵各国切成南北两段!而在此期间,楚国袖手旁观,赵国落井下石,继续联秦伐魏。
看着前几年还强大到不可一世的魏国,突然间被打破画皮,现出原形,当时还很年轻的秦王政,异常兴奋地按剑坐在咸阳宫的大殿里,虽然还未亲政,却已在畅想属于自己的宏图伟业。
但现实给他送来的,却是又一瓢寒彻心扉的凉水。
十八年前,也就是秦王政六年,东方五国再度发起合纵,也是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合纵。
赵国的名将兼外交家庞煖,坐上了信陵君曾经待过的位置,成为了这一次伐秦的统帅。
五国联军从河东的蒲坂渡过大河,攻入关中,击破了阻击的各路秦军,一口气打到了咸阳近郊的蕞城。
秦王政站在宫中的高台上,都能看见五国联军的营火连绵数十里,日夜不熄,黑烟布满了天空。
虽然秦国依靠坚壁清野,勉强撑过了这次危机,但也可以看出,当时秦国并无什么并吞天下之势。
又过了几年,秦王政年满二十二岁,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他还记得,自己在那时候立下的志向:
“一统天下!”
——周室已亡,九州无主,关东暗弱。除了铁血大秦,还有谁能扫平天下,并吞八荒?
这不仅是秦王政自己一个人的梦想,也是从秦孝公起,历代秦国先君念念不忘的夙愿!
冥冥之中,仿佛有漫天的神祇在向未来的千古一帝致意。
但在当时,伴随着秦王政的成年,秦国首先迎来的却是一系列叛乱和动荡。
随着秦王亲政的日期临近,原本分享秦国朝政大权的韩系、赵系、楚系外戚,逐渐进入了火并阶段。
首先是韩系外戚的出局,在韩系外戚的大靠山,夏太后死去之后,韩系外戚就遭到